小月龄宝宝接种疫苗后需观察48小时内的反应,重点监测体温、注射部位红肿及精神状态。常见应对措施包括物理降温、局部冷敷和保持喂养规律。
1. 体温监测与处理
接种后24-48小时可能出现低热(37.5-38.5℃),属于正常免疫反应。建议每4小时测量一次腋温,使用水银体温计更准确。体温超过38.5℃可采用温水擦浴(颈部、腋窝、腹股沟),避免使用酒精。持续高热超过39℃或发热超过72小时需就医。
2. 注射部位护理
约30%宝宝会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硬结,直径小于3cm无需特殊处理。可用冷藏后的干净毛巾冷敷(每次5分钟,间隔2小时),避免揉搓或热敷。接种卡介苗后2-4周可能出现化脓属于正常现象,保持局部干燥即可。出现大面积红肿(直径>5cm)或化脓渗液需及时就诊。
3. 喂养与作息调整
维持原有喂养规律,母乳喂养妈妈可增加液体摄入。可能出现食欲减退1-2天,少量多次喂哺更合适。接种当天避免添加新辅食,减少剧烈活动。睡眠可能比平时增多,无需刻意干扰作息。呕吐超过3次或拒食超过8小时需医疗干预。
4. 异常反应识别
罕见但需警惕的情况包括:持续哭闹超过3小时、出现荨麻疹或面部肿胀、呼吸急促(>60次/分钟)、肌张力低下。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需立即就医。口服轮状疫苗后出现血便或严重腹泻(>8次/天)也需紧急处理。
疫苗接种后72小时内避免使用退热贴掩盖体温变化,不要擅自服用抗生素。记录疫苗批号与接种时间,完成接种后需观察30分钟再离开医疗机构。出现轻微反应是免疫系统正常工作的表现,科学护理能帮助宝宝平稳度过反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