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更迭,二十四节气如同大自然的节律密码,立秋和秋分便是其中代表秋季不同阶段的关键节气。立秋,作为秋季的起始,仿佛是大自然吹响的入秋号角,此时炎夏的余热仍在空气中弥漫,不过早晚已能感受到丝丝凉意。而秋分,则是秋季的中间站,2025年秋分时间定格在9月23日2时19分04秒,这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天气愈发凉爽。不同的节气特点决定了不同的养生之道,下面就让我们深入探究立秋和秋分的区别以及各自的养生重点。
立秋的时间与气候:立秋一般在每年公历8月7-9日,它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但立秋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此时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炎热的夏季,民间有“秋老虎”的说法,指的就是立秋后短期回热天气。这个时候气温依然较高,空气湿度较大,天气闷热。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立秋后常常还会出现连续的高温天气,人们依旧需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秋分的时间与气候:秋分通常在公历9月22-24日,2025年秋分时间是9月23日2时19分04秒。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北方地区可能会出现气温骤降、初霜等现象,而南方地区也告别了暑热,迎来了较为舒适的天气。

立秋的物候特征: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不过在立秋初期,植物依然呈现出夏季的繁茂景象,农作物开始进入生长后期,像玉米、水稻等作物正处于灌浆期。
秋分的物候特征:秋分同样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一些小湖泊、河流中的水逐渐干涸。田野里的农作物大多已经成熟,进入收获季节,如棉花开始吐絮,大豆、花生等也到了采摘的时候。
立秋养生重点:立秋时节,虽然气温仍高,但人体的消耗也很大,容易出现倦怠、乏力等症状。在饮食方面,要注重清热解暑与滋阴润燥相结合。可以多吃一些清热生津、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葡萄、蜂蜜、百合等。同时,由于立秋后脾胃功能相对较弱,不宜过度食用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在运动方面,可选择一些较为轻松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损伤阳气。此外,立秋后天气变化较大,早晚温差逐渐显现,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
秋分养生重点:秋分时节,天气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因此,养生的重点在于防燥护阴。饮食上应多吃一些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也可适当多吃一些酸味果蔬,以增强肝脏功能。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可多喝开水、淡茶等。在运动方面,秋分后气温逐渐降低,运动强度可适当增加,但仍要避免过度劳累。可以选择登高、慢跑等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感受秋季的美景。另外,秋分后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睡眠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防止寒邪入侵。
立秋和秋分作为秋季的两个重要节气,在时间与气候、物候特征以及养生重点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立秋是秋季的开端,虽暑热未消但已现秋意,养生需兼顾清热解暑与滋阴润燥;而秋分处于秋季中期,天气转凉、干燥,养生重点在于防燥护阴。了解这些区别和养生要点,我们可以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顺应自然规律,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
其他医院查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