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偏高可能由肝脏损伤、药物影响、酒精摄入或代谢性疾病引起,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干预。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副作用及酒精性肝病,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调整生活方式或医疗干预。
1. 肝脏疾病
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转氨酶释放入血。脂肪肝患者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超过5%时,会引发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会持续破坏肝内胆管。建议进行肝炎病毒筛查、肝脏B超和自身抗体检测,确诊后采用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索磷布韦)、保肝药(水飞蓟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2. 药物与毒素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超量服用可耗尽肝脏谷胱甘肽储备,引发中毒性肝损伤。抗结核药(异烟肼)、化疗药物(甲氨蝶呤)及部分中草药(何首乌)也可能升高转氨酶。发现异常后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静脉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长期服药者建议每3个月监测肝功能。
3. 酒精与代谢因素
每日饮酒超过40克酒精(约100ml白酒)持续5年,60%人群会出现酒精性肝炎。代谢综合征患者伴随胰岛素抵抗时,游离脂肪酸在肝脏沉积速度加快3倍。戒酒是根本措施,同时需补充B族维生素和蛋白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建议每日有氧运动30分钟,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低于130g/天。
4. 其他病理因素
心肌梗死时AST可从心肌细胞大量释放,数值常超过ALT两倍。肌营养不良等肌肉疾病主要导致AST升高。罕见病因包括威尔逊病(铜代谢异常)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需通过血清铜蓝蛋白和基因检测确诊。急性胆道梗阻患者转氨酶可突然升至正常值20倍,需紧急解除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