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早期症状包括皮肤溃疡、发热和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或休克,需立即就医。感染途径包括接触病畜、吸入孢子或食用污染食物,及时抗生素治疗是关键。
1. 皮肤炭疽症状
皮肤炭疽最常见,占95%病例。初期出现无痛性红色丘疹,1-2天内发展为水疱,周围组织肿胀明显。第3-4天水疱破溃形成黑色焦痂,特征性表现是溃疡边缘有小水疱环绕。伴随38-39℃中低热,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未治疗者可能发展为败血症。
2. 吸入性炭疽症状
初期类似流感,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2-3天后突然加重,出现高热(39℃以上)、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X光显示纵隔增宽,胸水积聚。病情进展迅猛,24小时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病死率高达45%,必须住院静脉注射抗生素。
3. 胃肠型炭疽症状
食用污染肉类后2-5天发病。表现为剧烈腹痛、血性呕吐物、严重腹泻。口腔或咽喉型可见颈部明显水肿,可能阻塞气道。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15-25×10⁹/L),便潜血强阳性。重症患者6小时内可能出现多器官衰竭。
治疗方法包括:①静脉注射青霉素G(400万单位/6小时)或环丙沙星(400mg/12小时);②皮肤病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③重症患者需联合使用克林霉素抑制毒素产生。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病死动物,处理皮毛时戴N95口罩,肉类彻底煮熟。畜牧从业者建议接种炭疽疫苗。任何疑似病例需在2小时内报告疾控部门,接触者需预防性服用多西环素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