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瘙痒。病因包括过敏原接触、感染、药物反应等,症状通常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严重时可引发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1. 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家族性荨麻疹病史,与遗传性过敏体质相关。这类患者可能对花粉、尘螨等常见过敏原更敏感。建议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因,日常避免接触已知过敏物质。
2. 环境因素影响
食物过敏(如海鲜、坚果)、昆虫叮咬、冷热刺激均可诱发。夏季蚊虫活跃期需做好防护,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冬季应注意保暖。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识别特定致敏食物。
3. 生理机制异常
体内组胺过度释放是直接原因。压力、疲劳会加重症状,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尝试冥想等减压方式。
4. 病理因素
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可能伴发慢性荨麻疹。若风团反复发作超过6周,需进行抗核抗体、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排除基础疾病。
症状识别与处理:
典型表现为突发的瘙痒性风团,边界清晰,按压褪色。可局部冷敷缓解瘙痒,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每日1次。出现面部肿胀、喘鸣时立即使用肾上腺素笔并急诊。慢性患者可尝试奥马珠单抗注射治疗。
日常管理需建立过敏防护体系,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影响生活质量时,建议至皮肤科进行专项检查与长期治疗方案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