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需结合药物控制、生活方式调整和病因管理。常用方法包括抗组胺药物、免疫调节剂、避免诱因、饮食调整及压力管理。
1. 药物治疗是慢性荨麻疹的核心手段。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和非索非那定能有效缓解瘙痒和风团,每日规律服用可预防发作。若效果不佳,可升级至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或短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控制急性症状。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联合抗组胺药可增强疗效。
2. 免疫调节适用于顽固性病例。环孢素通过抑制T细胞活性减少组胺释放,需监测肾功能和血压。紫外线光疗对部分患者有效,每周2-3次窄谱UVB照射可调节皮肤免疫反应。自体血清疗法尝试用患者自身血清调节免疫,但需专业机构操作。
3. 诱因管理需个体化排查。记录饮食日记识别过敏原,常见触发物包括海鲜、坚果、食品添加剂。物理性荨麻疹患者应避免冷热刺激、紧身衣物摩擦。感染灶如幽门螺杆菌或牙周炎可能加重症状,需针对性治疗。
4. 生活方式调整辅助缓解症状。穿着纯棉宽松衣物减少皮肤刺激,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每日补充维生素D和Omega-3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冥想或深呼吸练习可降低应激诱发的发作频率。
慢性荨麻疹需长期综合管理,建议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制定阶梯治疗方案。症状控制后仍需维持用药3-6个月,逐步减量。定期复查评估病情变化,合并甲状腺疾病等基础病时应同步治疗。突发喉头水肿等严重反应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