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突发红色风团伴瘙痒,多数由过敏反应引起,需排查诱因并采用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
1. 典型症状识别
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边界清晰,形状不规则,可融合成片。伴随剧烈瘙痒,部分患儿有灼热感。皮疹通常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但反复发作,严重时可能出现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肿胀。婴幼儿可能因瘙痒哭闹不安,影响进食睡眠。
2. 常见诱发因素
食物过敏常见于鸡蛋、牛奶、海鲜等蛋白质;药物过敏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环境因素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物理刺激如冷热变化、日光照射;感染因素如感冒病毒、肠道寄生虫。约50%病例找不到明确诱因,可能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关。
3. 急性期处理方案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是首选,西替利嗪滴剂(6个月以上)每次0.25mg/kg,每日1次;氯雷他定糖浆(2岁以上)体重≤30kg用5mg/日。瘙痒局部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或薄荷脑软膏。出现呼吸困难、腹痛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或肾上腺素笔急救。
4. 居家护理要点
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发病期间避免食用坚果、带壳海鲜等高风险食物。穿着纯棉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保持室内湿度50%-60%,定期清洗床单去除尘螨。剪短指甲防止抓伤,夜间可戴棉质手套。
5. 预防复发措施
完成过敏原检测明确回避目标,IgE检测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免疫功能调节可补充维生素D 400IU/日,益生菌制剂需连续服用8周以上。慢性荨麻疹建议联合用药,如白天服用西替利嗪,夜间加用酮替芬。中医调理常用消风散加减,需由专业医师辨证施治。
小儿荨麻疹多数预后良好,但反复发作超过6周应考虑慢性荨麻疹,需到儿童变态反应科系统评估。观察记录发作时间、部位、持续时间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避免盲目使用激素类药膏。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对增强皮肤屏障功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