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偏高是体内嘌呤代谢异常或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可能引发痛风、肾结石等疾病。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高嘌呤饮食、肥胖、肾功能异常等,需通过药物控制、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来降低尿酸水平。
1. 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嘌呤代谢酶缺陷,导致尿酸生成过多。家族中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病史者,患病风险增加3-5倍。建议这类人群每年检测血尿酸,男性应控制在420μmol/L以下,女性360μmol/L以下。
2. 饮食影响
每日摄入过量高嘌呤食物会使尿酸水平短期上升30%-50%。常见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内脏(猪肝嘌呤含量2752mg/100g)、浓肉汤、沙丁鱼等。建议用低嘌呤食物替代,如鸡蛋(嘌呤0mg)、牛奶(嘌呤7mg)、大部分蔬菜水果。
3. 代谢异常
肥胖者脂肪组织分解产生的酮体会抑制尿酸排泄,BMI每增加1,尿酸水平上升约16μmol/L。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时,胰岛素抵抗会进一步减少尿酸排泄。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代谢。
4. 肾功能障碍
肾脏排泄减少占高尿酸血症病例的90%。慢性肾病、铅中毒肾病等会导致尿酸排泄障碍。肾功能检查应关注肌酐清除率,当低于60ml/min时需要联合使用促排泄药物如苯溴马隆。
5. 药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