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治疗需综合药物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及并发症管理,晚期患者需考虑肝移植。核心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保肝药物使用、营养支持和手术方案。
1. 药物治疗是肝硬化基础方案。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适用于乙肝相关肝硬化,可抑制病毒复制。丙肝患者需采用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等直接抗病毒药物。保肝药物如水飞蓟宾、双环醇能减轻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利尿剂如螺内酯、呋塞米可缓解腹水症状。
2. 营养管理对肝硬化康复至关重要。每日蛋白质摄入需达1.2-1.5g/kg体重,优选乳清蛋白、鱼肉等优质蛋白。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2g,避免腌制食品。补充维生素K可改善凝血功能,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少食多餐模式能减轻消化负担。
3. 并发症处理直接影响预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采用普萘洛尔药物预防出血,必要时行内镜下套扎术。肝性脑病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口服乳果糖减少氨吸收。自发性腹膜炎需及时使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治疗。
4. 终末期患者评估肝移植指征。MELD评分≥15分或出现顽固性腹水、反复肝性脑病等情况时,需进行移植评估。活体肝移植适用于合适供体,术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移植前需戒酒至少6个月,完成疫苗接种。
肝硬化治疗需根据病因和分期制定个性化方案,早期干预可延缓疾病进展。定期监测肝功能、超声和胃镜检查,戒烟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出现呕血、意识障碍等急症需立即就医。规范治疗下部分早期肝硬化可实现逆转,晚期患者通过综合管理也能改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