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母婴育儿 育儿指南 学前教育

如何为婴儿打开智力通道

发布者:十月南山 时间:2021-8-14 15:22

宝宝每天通过各种活动接受各种信息,有来自听觉的,也有来自视觉的、味觉的、触觉的……在这样的信息接受过程中,他开始对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颜色、气味等感兴趣,他开始探索和认知世界各种信息进入婴儿大脑后,婴儿必须处理这些信息,根据处理得出结论和判断,作出一定的动作反应。这就是婴儿智力的形成过程。

所以,为了让宝宝拥有良好的智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知功能,学会用合适的感知功能接受、理解来自外部的信息,疏通智力通道。

婴儿获取信息对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至关重要。孩子不仅可以通过听说过某种想法或某种概念获得信息,还可以通过触摸、操作、品尝等各种知觉形式获得信息;其次,参观、观察、探索、体验等多种学习过程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信息;孩子在日常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如果父母能有计划、系统地引导孩子,孩子不仅可以获得信息,还可以获得利用或转化信息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

※可以给孩子玩的游戏

(1)温觉刺激足底

温度差异非常明显的东西,比如用热水或冰水配合温水刺激婴儿的脚底,在刺激的同时可以告诉孩子热、冷、舒适等词语,反复刺激几次后,孩子就会建立语言和皮肤知觉的神经通道。一段时间以后,家长再给他同样的温觉刺激时,要求孩子用语言来描述温觉感知。

【说明】1岁半以后的婴儿对生活中的大部分形象都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但对温度、感情等词汇的理解还不太清楚,需要身体器官的身体体会,可以理解。这个游戏是通过皮肤感觉让孩子感受到温度,理解说明温度的语言。

(2)触体温觉反应

在不同的杯子中加入不同温度的水,用透明的塑料箱和玻璃分别放在两个杯子上,用语言说:奇怪,为什么箱子变白了,不透明了,发生了什么事?语言的提示只是提醒孩子观察,不需要向孩子说明凝结现象,问问孩子哪个瓶子里的水是冷的,哪个是热的,让孩子用手触摸瓶子,用手的知觉来判断热的。再次引导孩子观察,热水会使杯子变成什么样。

【说明】婴儿对温度的触觉反应是对大脑神经系统的良好刺激。一岁以后的孩子已经掌握了热冷这个词。此时,我们希望不要通过个人体验来验证热的感觉,而是要学会观察发生的现象来判断,做出逻辑推理判断。尽管是手感游戏,但在游戏过程中,孩子的推理思维能力也会提高。

(3)不可思议的口袋

在布袋里装上梳子、尺子、棒子等差别不大的物品,告诉孩子从布袋里取出××。拿的时候,不要让孩子看到里面的东西。

【讲解】 一岁半以后的宝宝随着智力能力、空间认识能力的提高,也开始发育了空间想象力了,这个时候,我们家长在考察孩子空间记忆的时候,让他通过手知觉去和想象中的物品立体形式对应,这种空间立体思维调整能力,会增强孩子建立对事物立体的认知和记忆。

(4)展示浮沉

准备梳子、钥匙、勺子、杯子、纸片、小木片等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准备水盆,随意把同样的东西放入水中,告诉孩子是浮沉还是浮沉。然后把这些游戏材料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操作。如果孩子比较配合,在每次放之前您都让孩子猜猜是沉还是浮,然后再放到水里去证实。对于掌握程度高的婴儿,通过自己的实验过程,可以找到浮在水面上的东西,进行分类游戏。

【说明】这个游戏的重点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操作感受到浮沉的现象,引导孩子观察兴趣。游戏过程要求孩子先判断后观察,其实这个引导过程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带着问题观察,进行有目的的的学习,教孩子早点掌握这个学习方法,使孩子今后的学习事半功倍。引导题式学习会增强孩子的注意力,加深孩子的印象。

(5)“涮”火锅(用家里电火锅或是电磁炉和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

您先准备好冰块、竹笋、肉、块状的动物油(猪油或牛油等)、鸡蛋、豆腐泡、墨斗鱼等平时吃火锅的材料。在正式开吃之前,您把这些事物两两组合成一组,并分别放在漏勺里煮:冰块—竹笋(切成差不多的样子),引导孩子发现差别和变化,并提出问题“冰块哪儿去了?”块状动物油—鸡蛋,引导孩子观察为什么一个会煮散漂起,一个却变硬起来?豆腐泡—墨斗鱼,一个越煮越大,一个越煮越小。

当然,还有很多食物经过煮以后还会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您也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并品尝前后的不同。

【说明】监护人有计划地帮助孩子操作认识事物的不同,认识煮的过程会引起事物的变化,获得非直观的信息,提高孩子对事物的不同感知。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孩子获得信息

1.带孩子去动物园或郊游,带孩子去自然;

2.听音乐会、看展览或参观各种博物馆、科技馆;

3.饲养小动物或培养花卉,让孩子感受生命的存在;

4.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最好有一定的体育材料活动,比如打球、游泳等;

5.让孩子参加手工制作活动。

对家长的话

不要认为孩子的智力是告诉他什么。首先要做的是尽量用自己的身体器官感受。

相关标签: 婴儿 智力

相关阅读

  • 21世纪我们如何做好父亲
    21世纪我们如何做好父亲
    成为21世纪的优秀父亲需要兼顾情感陪伴、科学育儿和家庭责任,主要包括主动参与育儿、建立平等沟通、保持学习成长、平衡工作家庭、树立榜样作用等方面。1、主动参与育儿现代父亲应突破传统角色限制,从婴儿期开始参 ...
    11-01
  • 如何减少孩子和父母的代沟
    如何减少孩子和父母的代沟
    减少孩子与父母的代沟需要双方共同参与沟通、理解差异并调整互动方式。主要方法包括建立平等对话机制、培养共同兴趣、学习有效沟通技巧、尊重彼此独立性以及借助第三方专业支持。1、平等对话父母需避免单向说教,创 ...
    11-01
  • 如何做一个不唠叨的父母
    如何做一个不唠叨的父母
    做一个不唠叨的父母需要采用非暴力沟通、设定明确规则、给予孩子自主权、以身作则、及时鼓励等方法。唠叨可能由沟通方式不当、过度保护、缺乏耐心、忽视孩子需求、自身焦虑等因素引起。1、非暴力沟通用观察代替评价 ...
    11-01
  • 宝宝哭闹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宝宝哭闹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宝宝哭闹时通常是在表达生理需求或情感需求,可能由饥饿、困倦、不适、寻求安抚或过度刺激等因素引起。1、饥饿饥饿是婴儿哭闹最常见的原因。胃容量小且代谢快,每隔2-3小时就可能需要哺乳。若哺乳间隔超过3小时或哺 ...
    10-19
  • 儿童百宝箱怎么做?
    儿童百宝箱怎么做?
    儿童百宝箱是父母和儿童亲自装裱的纸箱,其中可以放置30种~40种儿童玩耍的玩具。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有自己的婴儿房,有装玩具的柜子和抽屉,还需要再做一个百宝箱吗?我们需要知道这里所说的百宝盒是适合一岁左右孩 ...
    10-19
  • 宝宝都会有分离的焦虑吗
    宝宝都会有分离的焦虑吗
    宝宝通常会出现分离焦虑,这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分离焦虑主要表现为与主要照顾者分开时出现哭闹、抗拒或情绪低落,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阶段。婴幼儿的分离焦虑与大脑发育阶段密切相关。6个月后宝宝开始建立 ...
    10-19
  • 3岁小孩攻击性强怎么办
    3岁小孩攻击性强怎么办
    3岁小孩攻击性强可通过行为引导、情绪管理训练、家庭环境调整、游戏治疗、专业心理干预等方式改善。攻击行为通常由模仿学习、情绪表达障碍、家庭冲突、感觉统合失调、心理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1、行为引导家长需通过 ...
    10-19
  • 孩子不睡觉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不睡觉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不睡觉父母可通过调整作息、营造睡眠环境、控制饮食、适度安抚、就医检查等方式干预。孩子不睡觉可能与作息紊乱、环境不适、饮食刺激、情绪焦虑、疾病因素等原因有关。1、调整作息家长需帮助孩子建立规律作息, ...
    10-19
  • 抱娃睡觉对孩子有害吗
    抱娃睡觉对孩子有害吗
    抱娃睡觉一般不会对孩子造成直接伤害,但长期依赖可能影响孩子自主入睡能力的发展。婴幼儿睡眠习惯的形成与养育方式密切相关,需根据孩子年龄和发育阶段调整安抚方式。新生儿期适当抱睡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特别是早产 ...
    10-19
  • 焦虑症的症状和表现有哪些   儿童心理焦虑症的类型和预防
    焦虑症的症状和表现有哪些 儿童心理焦虑症的类型和预防
    焦虑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患儿主要表现在对外界的细微变化过于敏感、烦躁、恐惧、情绪脆弱。这样的孩子经常伴有睡眠障碍,梦想、梦想、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出汗、头晕、疲劳等身心症状。儿童心理不安主要有素 ...
    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