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期间需注重伤口护理、营养补充、适度活动及心理调节,避免受凉、劳累和感染。关键措施包括科学饮食、合理休息、适度运动以及情绪管理。
1. 伤口护理
顺产或剖宫产均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剖宫产者需定期消毒切口。出现红肿、渗液或发热需及时就医。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
2. 营养补充
每日需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蛋、瘦肉,搭配高铁食物如动物肝脏预防贫血。增加汤水类如鲫鱼汤促进泌乳,但避免高脂肪浓汤。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片,改善骨质流失。
3. 环境调控
室内温度维持在24-26℃,湿度50%-60%。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穿着棉质长袖衣物,夏季避免直吹空调,冬季注意足部保暖。使用软毛牙刷和温水洗漱。
4. 活动管理
产后6小时可翻身,24小时后尝试下床活动。从床边站立逐步过渡到慢走,每日3次,每次10分钟。两周后可做凯格尔运动,每天3组每组10次。避免深蹲或长时间弯腰。
5. 心理调节
激素水平波动易引发情绪低落。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少于30分钟,记录育儿日记释放压力。出现持续失眠或焦虑需寻求心理咨询。家人应主动分担育儿事务。
6. 禁忌事项
严禁性生活直至恶露干净且伤口愈合。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如刺身、辣椒。避免长时间抱娃引发腱鞘炎。不使用束腹带压迫子宫。减少手机使用预防眼疲劳。
科学坐月子需兼顾生理恢复与心理适应,42天产褥期内出现异常出血、持续发热或抑郁倾向应立即就诊。建立规律作息,将夜间哺乳间隔逐渐延长至3-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