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女性、未生育女性、有家族史女性、体寒体质女性及精神压力大女性。痛经通常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及精神因素有关。

青春期女性卵巢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月经周期中前列腺素分泌水平不稳定,容易刺激子宫过度收缩引发痛经。这类人群可尝试热敷下腹部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或萘普生钠片等药物。
未经历分娩的女性宫颈管相对狭窄,经血排出时阻力较大,子宫需加强收缩力度可能导致疼痛。这类人群可适量饮用姜茶促进血液循环,若伴随月经量少可考虑使用益母草颗粒调节。
母亲或姐妹有严重痛经史的女性,可能遗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高敏感性。这类人群需提前做好保暖措施,出现持续绞痛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栓或元胡止痛滴丸。

长期手脚冰凉、怕冷的女性,盆腔血液循环较差易引发痉挛性疼痛。日常可进行艾灸调理,疼痛发作时使用暖宫贴,合并经血淤块者可考虑少腹逐瘀颗粒。
长期焦虑紧张会导致体内血管加压素水平升高,加剧子宫平滑肌收缩。这类人群需保证充足睡眠,练习腹式呼吸放松,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盐酸屈他维林片缓解痉挛。

建议痛经女性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疼痛。饮食上增加深海鱼、核桃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减少冷饮及高盐食品摄入。记录月经周期中的症状变化,若出现非经期疼痛或痛经持续加重,需及时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使用40℃左右热水袋热敷下腹部15分钟可有效放松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