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过世后房产处理需根据继承方式、遗嘱有效性、继承人协商等情况综合决定,通常涉及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公证过户等流程。
若无遗嘱则按法定继承顺序分配,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需所有继承人携带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材料到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再凭公证书到不动产登记中心过户。存在多位继承人时需协商一致,若无法达成协议可向法院提起继承诉讼。
若老人留有合法遗嘱,继承人需持遗嘱原件、死亡证明等材料办理遗嘱继承公证。公证处会核查遗嘱真实性,其他法定继承人可提出异议。自书遗嘱需笔迹鉴定,公证遗嘱效力优先。完成公证后即可单方申请房产过户。
若签订过遗赠扶养协议且履行了赡养义务,受遗赠人可凭协议主张权利。需提供老人生前的医疗记录、转账凭证等履行扶养义务证明,与其他继承人协商不成时可诉讼确权。
房产属夫妻共同财产时,需先分割出配偶50%份额再继承。继承人可协商折价补偿、实物分割或变卖分款。若房产涉及宅基地等特殊性质,需符合当地政策规定。
法定继承免征契税但需缴纳0.05%印花税,遗赠需缴3%契税。满五唯一住房出售可免增值税,非唯一住房按差额20%或全额1%缴个税。办理过户前应到税务部门开具完税证明。
建议继承人尽早办理房产公证手续,避免因时效问题导致材料缺失。处理期间需保管好房产证、户口本等原始证件,水电物业等费用应及时结清。若存在产权纠纷或特殊财产类型,应咨询专业律师制定继承方案,必要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争议。对于无争议的继承,各地不动产登记中心已开通绿色通道可加快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