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早期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等症状,及时筛查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关键表现包括大便性状异常、腹部不适、体重下降等,肠镜是确诊金标准。
1. 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次数突然增多或减少,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持续两周以上需警惕。大便变细、带有凹槽可能提示肠道肿瘤占位。记录排便日记有助于发现异常模式。
2. 出血症状
鲜红色血便常见于直肠部位病变,暗红色血便多提示升结肠出血。便血易与痔疮混淆,但结直肠癌出血常混于粪便中。40岁以上人群出现无痛性血便应做肠镜检查。
3. 腹部不适
定位不明确的隐痛可能由肿瘤刺激肠壁引起,餐后加重的绞痛提示可能存在肠梗阻。左半结肠癌更易引发排便后腹痛缓解的典型表现。持续腹胀伴随肠鸣音亢进需排查。
4. 全身症状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超过5公斤,贫血导致的乏力、面色苍白需重视。肿瘤消耗引起的低热多表现为午后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伴恶心可能是肿瘤分泌物质导致。
5. 其他表现
里急后重感(排便不尽感)是直肠癌特征性症状,夜间排便冲动更具提示意义。肠梗阻时可出现呕吐粪样物,晚期可能出现腹部包块。遗传性林奇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脂溢性角化病。
确诊需进行肠镜检查并取活检,粪便潜血试验适合初筛。CT仿真肠镜适用于不能耐受普通肠镜者。治疗早期病例以手术切除为主,进展期需结合放化疗。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精准度高,TEM手术适合早期直肠癌。化疗方案常用FOLFOX或CAPEOX,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对RAS野生型有效。
保持膳食纤维每日25-30克摄入,西蓝花等十字花科蔬菜含抗癌物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降低风险,游泳和快走特别推荐。50岁起应每5年做一次肠镜,家族史人群需提前筛查。出现症状立即消化科就诊,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超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