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主要由于遗传、不良饮食、代谢异常及疾病因素共同导致,需通过药物、饮食调整和运动干预控制。
1. 遗传因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遗传疾病会导致血脂代谢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这类患者需早期检测基因,通过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或PCSK9抑制剂控制。
2. 饮食不当
长期高脂、高糖饮食是常见诱因。饱和脂肪(如动物油脂、奶油)和反式脂肪(如油炸食品)直接提升血脂;过量精制碳水(如白米、甜点)转化为甘油三酯。建议增加膳食纤维(燕麦、杂粮)、Omega-3脂肪酸(深海鱼、亚麻籽油)摄入。
3. 代谢与生理异常
胰岛素抵抗、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会减缓脂质分解。肥胖者内脏脂肪堆积加剧血脂异常,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需警惕。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快走、游泳)可改善代谢。
4. 继发性疾病影响
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会干扰血脂代谢。糖尿病患者需同时控制血糖与血脂,二甲双胍联合非诺贝特可降低甘油三酯;肾病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5. 药物与生活习惯
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避孕药可能升高血脂。长期熬夜、酗酒会抑制肝脏代谢功能,建议戒酒并保持23点前入睡。
血脂管理需综合评估病因,定期检测血脂四项(总胆固醇、LDL-C、HDL-C、甘油三酯),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应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