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最常见的部位是左心室前壁,尤其是左前降支供血区域。这与冠状动脉解剖特点、血流动力学负荷及斑块易损性相关,及时识别梗死部位对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1. 左前降支供血区梗死占40%-50%
左前降支负责左心室前壁、室间隔前2/3及心尖部供血。该区域梗死典型表现为胸前区压榨性疼痛,心电图可见V1-V4导联ST段抬高。紧急处理需在黄金120分钟内进行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阿替普酶、瑞替普酶)、PCI手术(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搭桥。
2. 右冠状动脉供血区梗死占30%-40%
右冠主要供应右心室、左室下壁及后壁。下壁梗死时疼痛常放射至上腹部,易误诊为胃病,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异常。此类患者易合并心动过缓,需备好阿托品。治疗优先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必要时行临时起搏器植入。
3. 左回旋支供血区梗死占15%-20%
该血管负责左室侧壁及后壁供血,梗死时心电图I、aVL、V5-V6导联出现变化。此类患者更易发生二尖瓣反流,超声心动图检查不可或缺。除标准抗凝治疗(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外,需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