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最佳治疗方法包括对症护理、药物干预和预防脱水。1岁以下患儿需及时就医,轻症可居家观察,重点缓解发热、咽痛症状并防止并发症。
1. 对症护理
物理降温适用于38.5℃以下发热,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超过38.5℃需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注意间隔4-6小时给药。咽痛明显时用生理盐水漱口,婴幼儿可饮用冷藏酸奶缓解疼痛。保持室内湿度50%-60%,减少空气刺激。
2. 药物干预
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α喷雾剂直接作用于咽喉部。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青霉素过敏者改用阿奇霉素。口腔溃疡处喷涂开喉剑喷雾剂促进愈合,疼痛剧烈时临时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禁用激素类药物退热。
3. 营养支持
选择常温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果汁刺激溃疡。少量多次补充电解质水,每公斤体重每日补液80-100ml。吞咽困难时改用吸管摄入营养奶昔,配方奶喂养婴儿可暂时稀释浓度。恢复期添加维生素B族促进黏膜修复。
疱疹性咽峡炎病程通常5-7天,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与尿量。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尿量减少需急诊处理。痊愈后仍要隔离一周,患儿餐具煮沸消毒,接触者可用淡盐水漱口预防。注意与其他疱疹类疾病鉴别,手足无皮疹是重要区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