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四大核心症状,部分患者伴有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早期识别症状有助于及时干预,中晚期需药物与康复训练结合管理。
1. 运动迟缓
动作启动困难和速度减慢是帕金森病最特征性的表现。患者系鞋带、扣纽扣等精细动作变慢,书写字体逐渐变小(小写征),面部表情减少呈"面具脸"。建议进行手指对指、握拳伸展等节律性训练,每天3组每组10分钟。
2. 静止性震颤
约70%患者首发症状为手部"搓丸样"震颤,频率4-6Hz,情绪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震颤多从单侧肢体开始,逐渐波及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可尝试手持500g哑铃进行抗阻训练,或使用特制加重餐具辅助进食。
3. 肌强直
被动活动肢体时出现"齿轮样"或"铅管样"阻力,导致肌肉酸痛和关节僵硬。晨起症状最明显,热敷后有所缓解。推荐每天进行瑜伽猫牛式、仰卧抱膝等拉伸运动,配合温水浴效果更佳。
4. 姿势平衡障碍
疾病中后期出现步态冻结、前冲步态(慌张步态)及容易后倒。居家可在地面贴彩色胶带作为视觉提示,训练时使用四脚拐杖。建议每周3次进行太极拳或八段锦练习,重点锻炼重心转移能力。
非运动症状包括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表现为梦中大喊大叫)、体位性低血压(站立时头晕)、便秘(肠蠕动减慢)等。这些症状可能早于运动症状数年出现,需特别注意。
当出现动作明显变慢、单侧肢体不自主抖动或行走不稳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进行UPDRS量表评估。疾病确诊后需长期服用左旋多巴、金刚烷胺等药物,Hoehn-Yahr分期3期以上患者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手术。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每天保证30分钟以上步行,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