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症是肌肉细胞损伤破裂后肌红蛋白等物质释放入血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典型症状包括肌肉疼痛、无力及酱油色尿。病因涉及剧烈运动、药物副作用或代谢异常,需及时就医防止肾损伤。
1. 核心症状表现
肌肉疼痛和无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见于四肢和腰部,可能伴随局部肿胀。尿液颜色加深呈茶色或酱油色,提示肌红蛋白尿。部分患者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严重时尿量减少甚至无尿,提示急性肾损伤。
2. 常见诱发因素
运动过量是主要诱因,尤其平时缺乏锻炼者突然进行高强度训练。他汀类降脂药、抗精神病药等药物可能引发代谢异常。遗传性酶缺陷、电解质紊乱(低钾/低磷)、高温作业导致的热射病也会损伤肌细胞。创伤如挤压伤、电击伤直接破坏肌肉组织。
3. 临床诊断方法
医生会检测肌酸激酶水平,超过正常值5倍可确诊。尿常规检查发现肌红蛋白尿,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需完善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检查,排除其他肌肉疾病。病史采集重点关注近期运动史、服药史和外伤史。
4. 关键治疗措施
静脉补液是首要治疗,每天需输注3-4升生理盐水促进肌红蛋白排出。碱化尿液常用碳酸氢钠,减少肾小管堵塞风险。严重病例需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或血浆置换。疼痛管理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需避免肾毒性药物。
5. 预防与康复建议
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高温环境下及时补充含电解质饮料。服用他汀类药物者定期监测肌酶,出现肌肉症状立即就诊。康复期保持适度活动,每日饮水不少于2升,定期复查肾功能和肌酶水平。
横纹肌溶解症是可能危及生命的急症,出现典型症状需立即就医。及时补液治疗可有效预防肾衰竭,康复后应排查潜在病因。日常注意运动强度和药物使用安全,保持合理 hydration 状态能显著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