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气并非所有情况都需要手术,但多数患者需通过手术根治。保守治疗适用于特定人群,手术方式包括开放修补、腹腔镜修补和无张力修补三种。
1. 保守治疗适用情况
高龄或基础疾病严重患者可考虑疝气带压迫治疗,需每日佩戴12小时以上。慢性咳嗽或便秘患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减少腹压增高因素。婴幼儿脐疝2岁前有自愈可能,可观察等待。
2. 传统开放手术
Bassini法通过缝合腹股沟管后壁修复,复发率约10%。Shouldice法采用四层重叠缝合,复发率降至1-5%。McVay法适合巨大疝修补,需缝合至耻骨梳韧带。
3. 腹腔镜手术
TAPP(经腹腹膜前修补)在腹膜内操作,需建立气腹。TEP(完全腹膜外修补)不进入腹腔,减少肠粘连风险。IPOM(腹腔内补片植入)适用于复发疝,补片直接贴敷腹膜。
4. 无张力修补术
Lichtenstein平片法使用聚丙烯补片覆盖缺损。Plug塞子法将锥形填充物嵌入疝环。PHS三明治法采用双层补片加强腹横筋膜。这三种方式术后疼痛轻,24小时可下床活动。
腹股沟疝气的治疗选择需结合年龄、疝气类型和全身状况综合判断。未嵌顿的小疝可短期观察,但任何情况下出现腹痛加剧都需立即就医。手术是根治性手段,现代无张力修补术复发率已低于2%,术后注意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可及时发现复发迹象,长期咳嗽或便秘患者需同步治疗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