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治疗可能引发水肿、关节疼痛、血糖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肿瘤风险增加等副作用。使用生长激素需严格监测以下五类不良反应。
1、水肿:
生长激素促进水钠潴留,约20%使用者会出现面部或四肢水肿。轻度水肿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缓解,持续肿胀需检查肾功能。治疗期间应每日记录体重变化,突发水肿需警惕心力衰竭可能。
2、关节疼痛:
激素刺激软骨细胞增殖可能导致关节胀痛,常见于膝关节和手指关节。儿童生长痛多发生在夜间,成人可能伴随晨僵。建议配合热敷和低冲击运动,疼痛持续超过两周需调整剂量。
3、血糖异常:
生长激素拮抗胰岛素作用,使用3个月后空腹血糖可能升高1-2mmol/L。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联用降糖药。治疗前需筛查糖耐量异常,用药期间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
4、甲状腺功能减退:
长期使用会抑制甲状腺素转化,30%患者出现TSH水平升高。表现为畏寒、便秘和皮肤干燥,需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确诊后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通常不影响继续生长激素治疗。
5、肿瘤风险:
存在基础肿瘤倾向者可能加速病灶生长,用药前需排查垂体瘤等占位病变。儿童使用10年以上者应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筛查,发现异常增生需立即停药。既往癌症病史患者禁用该疗法。
接受生长激素治疗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每日保证1.5g/kg优质蛋白摄入,配合游泳等纵向运动促进骨骼健康。严格遵循医嘱进行生化指标监测,出现持续性头痛、视力变化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治疗满1年需进行骨龄评估,避免骨骺过早闭合影响最终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