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关节炎症的疾病,典型症状为突发关节红肿热痛,治疗需药物控制尿酸结合饮食调整。急性期以消炎止痛为主,缓解期需长期降尿酸,饮食需限制高嘌呤食物。
1. 痛风典型症状
大脚趾关节夜间突发剧痛是最常见首发症状,疼痛达到顶峰通常不超过12小时,关节表面皮肤发红发亮,触碰时有灼热感。其他可能受累关节包括足背、踝关节、膝关节,严重时可能出现关节变形。部分患者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关节症状缓解后可能形成痛风石,常见于耳廓、肘部等部位。
2. 急性期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能快速缓解疼痛和炎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秋水仙碱适用于不耐受非甾体药的患者,但可能引起腹泻等副作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用于多关节发作或合并肾功能不全者,需严格掌握疗程。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关节负重。
3. 缓解期降尿酸治疗
别嘌醇通过抑制尿酸生成发挥作用,需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非布司他为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肝肾副作用较小。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用药期间需大量饮水。降尿酸治疗需持续血尿酸水平低于360μmol/L,疗程通常不少于3-6个月。治疗初期可能诱发急性发作,可预防性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
4. 饮食控制要点
动物内脏、浓肉汤、凤尾鱼等高嘌呤食物应严格限制。中嘌呤的肉类、豆类每日摄入不超过150克。鼓励食用低脂乳制品、新鲜蔬菜和樱桃等碱性食物。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ml以上,避免酒精和含糖饮料。肥胖患者需逐步减重,但切忌快速节食诱发痛风发作。
痛风是需长期管理的慢性病,规范用药配合饮食调整可有效控制发作。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出现关节症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整体代谢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