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疾病科普 内科 内分泌科

甲状腺癌当时未扩散

发布者:是风来了 时间:2024-4-30 08:38

甲状腺癌当时未扩散,考虑为早期,有治愈的可能性。甲状腺癌的类型较多,如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状癌、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未分化癌,一般常见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化疗等。

1、手术治疗:手术是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如果患者没有手术禁忌证,原则上需要尽早切除病灶;

2、内分泌治疗:甲状腺素能抑制TSH(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从而对甲状腺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达到治疗甲状腺癌的目的,常用的药物有左甲状腺素钠片等;

3、放射性核素治疗:放射性核素可发射β射线,杀死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甲状腺癌的目的,适用于对手术不耐受或手术治疗后复发的患者;

4、化疗:化疗是指化学药物治疗,用于配合手术或放疗外的综合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环磷酰胺片、氟尿嘧啶注射液等,需遵医嘱进行使用。

对于甲状腺癌的患者,应当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如颈部超声、骨扫描、胸部CT等,从而能够明确病情发展,判断病理分型,然后根据病理结果决定如何治疗。同时建议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相关标签: 甲状腺 甲状腺癌

相关阅读

  • 甲状腺癌能治愈吗,是否影响到生命
    甲状腺癌能治愈吗,是否影响到生命
    甲状腺癌的治愈率与病理类型和分期密切相关,多数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通过规范治疗可实现长期生存。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10年生存率超过90%,髓样癌和未分化癌预后相对较差。1. 甲状腺癌的治愈可能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乳 ...
    05-05
  • 甲状腺3类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甲状腺3类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甲状腺3类结节多数为良性,恶性风险低于5%,需结合超声特征和临床评估决定是否治疗。关键观察结节大小、生长速度及是否压迫周围组织,部分需穿刺活检明确性质。1. 甲状腺结节3类的临床意义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05-05
  • 大脖子病和甲亢是同一种病吗
    大脖子病和甲亢是同一种病吗
    大脖子病和甲亢不是同一种病,但两者存在关联。大脖子病主要指甲状腺肿大,甲亢则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肿大可能由缺碘、甲状腺炎或甲亢引起,甲亢患者常伴随甲状腺肿大,但并非所有甲状腺肿大都会导致甲亢。1. ...
    05-05
  • 脖子粗怎么判断是甲状腺还是胖
    脖子粗怎么判断是甲状腺还是胖
    脖子粗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或单纯肥胖导致,通过触诊质地、观察伴随症状及医学检查可鉴别。关键区分点包括颈部肿块是否随吞咽移动、是否伴随甲亢/甲减症状、体重变化趋势等。1. 甲状腺问题特征甲状腺肿大通常质地较韧, ...
    05-05
  •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甲状腺肿大、疲劳、体重增加、怕冷、便秘等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如心悸、多汗。 1. 甲状腺肿大 ...
    05-05
  • 甲状腺炎的10个症状表现
    甲状腺炎的10个症状表现
    甲状腺炎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包括颈部肿胀、疼痛、疲劳、体重异常变化等。识别这些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1. 颈部肿胀和疼痛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炎症会导致腺体肿大,触摸时有明显疼痛感。急性 ...
    05-05
  • 性激素六项什么时候查最准确
    性激素六项什么时候查最准确
    性激素六项检查的最佳时间与月经周期阶段密切相关,通常建议在月经第2-5天(卵泡早期)进行基础值检测,排卵期和黄体期则适合特定项目复查。检查准确性受生理周期、用药情况、检测前准备等因素影响。1. 月经周期不同 ...
    05-05
  • 什么是糖尿病和糖尿病的症状是什么
    什么是糖尿病和糖尿病的症状是什么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主要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和疲劳,严重时可能引发并发症。控制血糖需结合药物、饮食和运动管理。1.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 ...
    05-05
  • 两小时血糖比一小时高的原因
    两小时血糖比一小时高的原因
    两小时血糖比一小时高可能与胰岛素分泌延迟、饮食结构或检测误差有关。主要涉及糖代谢异常、进食高升糖食物或检测操作不规范。1. 胰岛素分泌延迟部分人群存在胰岛素分泌高峰滞后现象,进食后1小时胰岛素未充分分泌, ...
    05-05
  • 小孩晚上睡觉出汗是什么原因
    小孩晚上睡觉出汗是什么原因
    小孩晚上睡觉出汗可能是生理性多汗或病理性原因导致。生理性多汗与环境温度高、被子过厚有关;病理性多汗需警惕维生素D缺乏、感染性疾病或内分泌异常。1. 生理性多汗最常见于婴幼儿。睡眠环境温度超过26℃、穿着纯棉 ...
    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