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肺炎导致肺部变白(医学称"白肺")经及时规范治疗可改善,但需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综合评估。关键因素包括感染类型、基础疾病、治疗时机及器官功能状态。
1. 感染性肺炎是白肺常见原因。细菌性肺炎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莫西沙星或美罗培南;病毒性肺炎需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真菌感染用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重症需联合用药并持续监测药效。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需机械通气支持。采用小潮气量通气策略,必要时行俯卧位通气。严重病例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能暂时替代肺功能,为治疗争取时间。
3. 基础疾病管理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在6-10mmol/L;心衰患者用利尿剂减轻肺水肿;免疫抑制患者需调整免疫方案。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每日蛋白质摄入不低于1.2g/kg。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肺部浸润影变化。康复阶段进行呼吸训练,包括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每天3次每次10分钟。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黏膜修复。
白肺治愈率与多器官功能维护直接相关。即使肺部病灶吸收,也需长期随访肺功能。戒烟、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可预防复发。出现气促加重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3%应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