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流感)在病原体、症状严重程度及并发症风险上存在明显差异。普通感冒由鼻病毒等引起,症状较轻;流感则由流感病毒导致,起病急、全身症状突出,可能引发肺炎等重症。预防需针对性接种疫苗,治疗以对症和支持为主。
1. 病原体差异
普通感冒主要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传染性较弱。流感由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发,病毒变异能力强,易造成大规模传播。鼻病毒在寒冷季节活跃,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流感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潜伏期通常1-4天。
2. 症状表现对比
普通感冒症状集中于上呼吸道:鼻塞、流涕、喉咙痛为主,发热较少且多为低热,3-5天自愈。流感表现为突发高热(38.5℃以上)、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伴随干咳、乏力,症状持续1-2周,儿童可能出现腹泻呕吐。
3. 并发症风险
感冒并发症少见,偶发中耳炎或鼻窦炎。流感可能引发病毒性肺炎、心肌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易出现呼吸衰竭。孕妇感染流感后早产风险增加2.5倍,儿童可能发生热性惊厥。
4. 防治措施差异
感冒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使用伪麻黄碱缓解鼻塞,右美沙芬镇咳,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流感需在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布洛芬控制炎症。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60%感染风险,重点人群应优先接种。
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可预防两种疾病。感冒期间建议饮用姜茶、蜂蜜水,流感患者需保证每日2000ml饮水。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意识模糊时,应立即就医进行病毒检测和胸部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