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流感在儿童中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多数可自愈,但婴幼儿或基础疾病患儿需及时就医。应对措施包括退热治疗、补液及抗病毒药物使用。
1. 典型症状表现
儿童病毒性流感起病急骤,体温常迅速升至39℃以上并持续3-5天。特征性症状为突发寒战伴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学龄期儿童可能主诉头痛或眼眶胀痛。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随后可能出现鼻塞流涕,约30%患儿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婴幼儿可表现为嗜睡、拒奶等非特异性表现。
2. 重症识别指征
出现呼吸频率增快(>40次/分)、血氧饱和度低于93%、意识改变或抽搐应立即就医。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儿童属于高危人群,发病12小时内就需医疗干预。胸痛、咯血或皮肤紫绀提示可能并发病毒性肺炎。
3. 家庭护理要点
体温超过38.5℃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0-15mg/kg)或布洛芬(每次5-10mg/kg)退热,两次用药间隔至少4小时。保持每日饮水量达1000-1500ml,可选用口服补液盐Ⅲ。奥司他韦颗粒(体重≤15kg用30mg bid)需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疗程5天。
4. 预防传播措施
患病期间需单独使用餐具并每日煮沸消毒,呼吸道分泌物要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接触患儿后应用肥皂水洗手20秒以上,同住家庭成员可考虑接种四价流感疫苗。幼儿园患儿应隔离至体温正常24小时后。
儿童流感症状持续超过5天无缓解,或退热后再次出现发热,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性并发症需血常规检查。保持居室湿度50%-60%,每日通风2次有助于病情恢复。哺乳期母亲继续母乳喂养可提供特异性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