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甲型流感居家处理需结合退热、补液和隔离措施,症状加重或持续高热需及时就医。主要应对方法包括物理降温、药物退烧、补充水分和营养支持。
1. 退热处理
体温超过38.5℃时需采取退热措施。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水温控制在32-34℃。药物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6个月以下婴儿禁用布洛芬。两种退烧药需间隔4-6小时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出现嗜睡或烦躁需警惕高热惊厥。
2. 补液与营养
持续发热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Ⅲ。每日饮水量为每公斤体重50-80ml,可选用米汤、苹果汁等含电解质液体。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适量添加瘦肉末补充蛋白质。避免油腻食物加重胃肠负担,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恢复。
3. 环境隔离
患儿需单独居住通风良好的房间,每日开窗通风3次以上。照料者佩戴口罩,接触患儿后需用含氯消毒剂洗手。患儿餐具煮沸消毒15分钟,衣物单独清洗。隔离期至退热后48小时,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出现气促或口唇发绀提示可能发展为肺炎。
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奥司他韦颗粒需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疗程5天,常见副作用包括呕吐和腹痛。中成药如连花清瘟颗粒需遵医嘱,避免与退烧药重叠使用。咳嗽剧烈可雾化生理盐水,禁用含可待因的止咳药。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儿童甲型流感居家护理期间,体温监测应每4小时一次,记录大小便次数。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拒食尿少、抽搐或意识改变必须立即就医。恢复期仍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肌炎。家庭成员可接种流感疫苗预防交叉感染,日常加强洗手和环境卫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