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已知肝炎病毒中唯一的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病毒复制过程需通过RNA中间体逆转录为DNA,具有独特生命周期。其他常见肝炎病毒如甲型、丙型、丁型、戊型均为RNA病毒。
1. 乙型肝炎病毒特性
HBV基因组为部分双链环状DNA,约3.2kb大小。病毒外层包膜含表面抗原(HBsAg),内核含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病毒通过逆转录酶完成复制,这种特性使其在抗病毒治疗中需特别关注耐药性问题。
2. DNA病毒与RNA病毒差异
DNA病毒结构更稳定,变异率低于RNA病毒。HBV感染后易形成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可长期存在于肝细胞核内,导致慢性感染。RNA病毒如HCV变异频繁,给疫苗研发带来挑战,而HBV疫苗因病毒稳定性已成功研制。
3. 临床检测与治疗
血清学检测包括HBsAg、抗-HBs、HBeAg等指标。抗病毒药物主要针对DNA聚合酶,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三种一线用药。干扰素治疗适用于部分患者,需根据病毒载量和肝功能决定方案。
定期监测HBV-DNA载量对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慢性感染者应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肝硬化患者需缩短随访间隔。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最有效手段,高危人群应检测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