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治疗需根据结石类型、症状严重程度选择药物溶石、体外碎石或手术切除。无症状小结石可观察,反复疼痛或并发症需积极干预。
1. 药物溶石
熊去氧胆酸适用于胆固醇结石,需连续服用6-24个月,溶解率约40%。鹅去氧胆酸可辅助使用,但可能引起腹泻。中药金钱草颗粒、胆宁片等能促进胆汁排泄,适合直径小于1cm的结石。药物治疗期间需每半年复查超声,监测肝功能。
2. 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适用于单发胆固醇结石且胆囊功能正常者。治疗前需CT确认结石性质,每次治疗间隔3个月,通常需2-3次。碎石后配合胆酸药物帮助排石,成功率约70%。禁忌症包括凝血障碍、妊娠及严重心脏病。
3. 手术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金标准,创伤小且恢复快,3-5天可出院。保胆取石术适合年轻患者,但复发率高达30%。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用于急性胆囊炎临时减压。机器人辅助手术精度更高,适合复杂病例。术后需低脂饮食,逐步增加膳食纤维。
4. 饮食调整
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g以下,避免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增加苹果、燕麦等可溶性纤维,每天25-30g。少量多餐规律进食,保证每日2000ml饮水量。核桃、亚麻籽中的ω-3脂肪酸可改善胆汁成分。
5. 运动干预
每天30分钟快走可减少胆汁淤积,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3次。避免久坐,每2小时起身活动。瑜伽扭转体式能促进内脏蠕动,但急性发作期应禁止运动。
胆结石治疗需个体化方案,无症状结石可暂不处理但需定期随访。出现持续腹痛、黄疸或发热应立即就医。术后患者应每年复查腹部超声,长期保持低胆固醇饮食。合并糖尿病、肝硬化等基础疾病者需多学科会诊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