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偏高可能提示肝脏、心脏或肌肉损伤,需结合其他指标和症状综合判断。常见原因包括肝炎、心肌梗死、剧烈运动,处理方法需针对病因采取药物、饮食调整或医疗干预。
1. 肝脏疾病是AST升高的主要原因。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炎或脂肪肝会导致肝细胞受损,AST释放入血。药物性肝损伤如长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也可能引发异常。确诊需结合ALT、胆红素等指标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上,病毒性肝炎需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索磷布韦),酒精性肝炎需戒酒并补充B族维生素,脂肪肝建议控制体重,每日有氧运动30分钟。
2. 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坏死释放大量AST。典型症状包括胸痛、气短,需立即心电图和肌钙蛋白检测。急性期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抗凝、硝酸甘油扩张血管,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恢复期需低盐低脂饮食,每周3次快走锻炼,避免情绪激动。
3. 肌肉损伤因素包括外伤、过度运动或肌病。横纹肌溶解症患者AST可达数千单位,伴酱油色尿。需停用他汀类药物,静脉补液碱化尿液。日常运动应循序渐进,运动后补充电解质饮料,肌肉酸痛时可冷敷15分钟。
饮食调整对AST异常有辅助作用。每日摄入30g优质蛋白(鸡蛋、鱼肉),限制油炸食品,增加深色蔬菜(菠菜、西兰花)摄入。维生素E(坚果、橄榄油)和奶蓟草提取物可辅助肝细胞修复。避免使用不明成分的中药制剂。
AST持续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需及时就医,排除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普通体检发现轻度升高可2周后复查,避免检查前48小时剧烈运动。长期服药者需每3个月监测肝功能,糖尿病患者要同时控制血糖。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是预防指标异常的基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