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胆固醇的食物主要有动物内脏、肥肉、蛋黄、奶油制品和油炸食品。这些食物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过量摄入可能影响血脂水平。

猪肝、鸡肝等动物内脏胆固醇含量较高,每100克猪肝约含300毫克胆固醇。动物内脏还富含铁元素和维生素A,适量食用可帮助预防贫血,但高血脂人群需控制摄入频率。
五花肉、牛腩等肥肉含有大量饱和脂肪,会促进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肥肉中的脂肪能提供饱腹感,但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鸡蛋蛋黄每个约含200毫克胆固醇,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蛋黄含有卵磷脂和叶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视力有益,建议健康人群每日摄入不超过2个全蛋。

黄油、奶酪等乳脂制品中饱和脂肪占比高,每100克黄油含胆固醇约200毫克。这类食物能提升菜肴风味,但烘焙食品中的植物奶油可能含反式脂肪酸更需警惕。
炸鸡、油条等经过高温油炸会吸附大量油脂,同时产生氧化胆固醇。油炸食品口感酥脆,但反复使用的煎炸油可能含有害物质,应尽量减少食用。

日常饮食中可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增加深海鱼类摄入以获取不饱和脂肪酸。建议搭配燕麦、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帮助降低胆固醇吸收。定期进行有氧运动,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有助于维持血脂代谢平衡。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测血脂水平,出现异常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