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丝瓜子主要用于辅助治疗蛔虫病、绦虫病等肠道寄生虫病,也可缓解便秘症状。丝瓜子含有少量脂肪油和皂苷类成分,具有一定驱虫和润肠作用。

炒制后的丝瓜子外壳破裂,释放出的脂肪油成分能麻痹寄生虫体表,使虫体无法附着肠壁。传统医学常用其配伍南瓜子驱除绦虫,对蛔虫、蛲虫也有一定效果。但现代临床更推荐使用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专用驱虫药,疗效更确切。
丝瓜子含有的油脂和膳食纤维可润滑肠道,促进肠蠕动。对于燥热型便秘或老年性便秘,适量食用炒丝瓜子能帮助排便。需注意过量可能引起腹泻,胃肠虚弱者慎用。

丝瓜子微苦性平,传统医学认为其有利水功效。对于轻症水肿或小便不利,可配伍茯苓等利水药材使用。但肾功能不全者不宜依赖食疗,应及时就医。
孕妇、婴幼儿及过敏体质者禁用。驱虫需连续食用3-5天,单次用量不超过20克。若出现腹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寄生虫感染伴有发热、便血等症状时,须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饮食中可将炒丝瓜子作为坚果类零食少量食用,建议每日不超过15克。治疗寄生虫病时需配合高蛋白饮食,多摄入南瓜、胡萝卜等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帮助修复受损黏膜。注意食材需彻底清洗煮熟,避免重复感染。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进行粪便检查并接受规范化驱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