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心理健康 成长心事 怪癖行为

疯狂购物是心理疾病? 9招让你远离购物狂

发布者:轻鸿向远 时间:2017-8-16 08:37

购物狂与过度消费有区别

当今时下最流行的是团购,看似很便宜的商品和诱人的宣传,将许多人拉入了不理性消费的行列。“每天上网第一时间就是先去团购导航看看,碰到喜欢的火速抢购下来,当时觉得特别划算,可是事后不是没有时间去,就是发现自己不需要了,于是常常浪费了,加上网购的一些费用,常常超出了当月的预算。”上班族胡女士说“这种现象在我们公司的年轻女同事内很常见。”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张雨青介绍说:“当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而是进入一种购物上瘾、强迫自己消费的状态时,这就不仅仅是一种过度消费了,而是一种病态购物症,在国外被广泛定义为‘强迫性购物行为’。从心理学上来说,属于强迫症的一种,需要接受一定的指引和治疗。这种病态购物症和过度消费的定义是需要根据专业的精神鉴定分类来对症下药。”

对于这个现象人民大学心理学老师董妍有自己的看法:“如何判别购物狂心理和过度消费,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收支是否平衡,购买得多但是在收支范围内,那这是个人的消费观念不同。第二,取决于购物者是否高兴。第三,是否干扰了正常生活,当个人的消费观演变成一种病态的消费方式,是会极大地干扰正常生活。如果这三条都满足了,那就需要正视这个问题”。

过度消费是一种在欲望的趋势下超过自己的能力购买部分商品,而购物狂买的不是商品,是情绪,注重的是“买”这个行为和过程,买回去以后往往产生罪恶感和后悔的念头,但是又控制不住自己再去购买。这种症状在美国精神病学会制订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中,与强迫症的症状基本吻合。胡女士是一种不合理的消费,超额支出则属于过度消费。而丽贝卡常常在“买”与“不买”中做自我斗争,在后悔与自责中又控制不住地去购买下一个战利品。

现代生活方式与压力的产物

购物狂分为缺乏自制力的冲动消费型、由嗜好变成沉溺上瘾的过度消费型、“耳根软”的被动消费型、减低空虚感觉的逃避消费型、只爱名店的崇尚名牌型、因贪便宜而大量购买的疯狂讲价型等六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购物狂产生原因各有不同,但根源相似。

在影片中丽贝卡曾经说道:“生活本来是不美好的,购物可以让我的生活变得美好。但是购物完之后生活又变回原来的样子,所以我只有持续购物,才能生活在美好之中,这也是我发泄的一种方式。”针对这种症状,董妍说:“购物狂的成因有三点。首先它是生活压力大的人群的一种发泄方式。当部分人群在工作中承受了较大的压力而无处宣泄时,从大量的刷卡和购物中获得快感成为他们发泄的渠道之一,因此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更容易患上病态购物症,因为他们很少向人倾诉无法融入团体,只能选择这种方式减压。其次,这是当今时代下一种过激的从众行为。购物狂常常盲目的跟风,看到别人买什么就想自己立刻也拥有,导致经常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张雨青指出:“一部分购物狂的产生与网瘾有关。有的购物狂沉溺于网络购物,琳琅满目的商品被商家制作成精美的图片展示,轻松点击即可送货上门,刺激了他们的过度消费。这种瘾建立在网瘾上,让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快节奏的生活和层出不穷的购物方式,使得近年来中国患有病态购物症人群越来越多,他们在购物中释放压力、寻找快感、获得满足,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需要引起重视和疏导治疗。

购物狂心理有障碍

“购物狂”是指带有病态性的购物症,属于“冲动性控制障碍”心理症状范围。通常有病态性购物的人会合并其他类型心理障碍,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问题。

病态性购物症和一般过度消费不同。过度消费是指超过自己的消费预期,就是钱花超了。但是病态性购物症患者的目的不是商品,主要是对“买”这个行为上瘾。只喜欢买东西的感觉,不买就感觉不舒服,但买完之后就后悔、有罪恶感。

购物前先列个表

针对购物狂常用的方法是认知行为治疗,就是让行为者认清:冲动想买的念头,会导致购物造成后续欠债的问题;让行为者一再从练习中熟悉过度消费和负债的因果关系;学会购物前先列表,把想买的商品分成3类:我想要但不需要的、可能需要的,以及我真的需要的。

如果还伴有严重抑郁症的话,可以适当用一些抗抑郁药物,可适当缓解购物冲动。但是,仍然要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这才真正有助各方面症状改善。

如果家里有人发生类似情况的话,更需多一份理解。购物狂通常是因为生活中缺乏自信,自我认同不足的错觉式自恋的情感补偿,多陪她们聊聊天,给予一些生活中的肯定和支持,能够使她们得到身心的满足。

如果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今后成为购物狂,那就要从现在开始做起了。不要一味用物质来奖励孩子,避免让孩子把物质当成快乐的主要来源,养成不良的价值观及行为。

让你远离购物狂

1.不要带信用卡或现金卡,尽量现金购物。

2.减少信用卡数量,只留下一张应急。

3.每天出门只携带所需要的现金。

4.如果真的想逛街,也要在商店关门后看看陈列品就好,减少诱惑。

5.少看精美的购物杂志或电视购物频道。

6.出门前列购物清单,只买所列的东西。

7.每天写购物日记,就可以知道今天花了多少钱,有没有买了重复或不需要的东西。

8.培养别的嗜好,特别是运动,像走路或爬山,远离商品促销的环境。

9.找一个成熟、克制力强的至亲好友当“拉拉队”,告诉他你碰到的困境。当耐不住购物冲动时打电话给他,请他拉你一把。

相关阅读

  • 偷女生内衣裤属于心理疾病吗?从专业角度如何看待
    偷女生内衣裤属于心理疾病吗?从专业角度如何看待
    偷女生内衣裤这一现象常常引发大众的关注和讨论,大家都想知道它是否是一种心理疾病。专业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此类行为。接下来,将从多个方面专业解读偷女生内衣裤的行为,解开大家心中的谜团。偷女生内衣裤是 ...
    10-23
  • 偷内衣内裤是什么心理疾病?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偷内衣内裤是什么心理疾病?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在生活中,偷内衣内裤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背后或许隐藏着心理疾病。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能让我们更深入认识这一现象。接下来,就为大家剖析其中缘由。可能涉及的心理疾病恋物癖:恋物癖是 ...
    10-23
  • 偷内裤是种什么样的心理?一种难以启齿的癖好分析
    偷内裤是种什么样的心理?一种难以启齿的癖好分析
    在生活中,偷内裤的行为并不少见,但很多人对其背后的心理原因知之甚少。这一难以启齿的癖好,或许源于个体的特殊心理需求、情绪问题或认知偏差。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分析一下偷内裤背后的心理因素。性心理因素恋物癖 ...
    10-23
  • 小男孩偷胸罩是心理病吗?青春期可能出现的特殊行为
    小男孩偷胸罩是心理病吗?青春期可能出现的特殊行为
    当发现小男孩有偷胸罩的举动,很多人会疑惑这是不是心理病。青春期是个充满变化的阶段,孩子可能出现各种特殊行为。这些行为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和影响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详细分析小男孩偷胸罩及青春期其他特殊行为。 ...
    10-23
  • 女人内裤被偷有什么心理想法?受害者的真实感受和困扰
    女人内裤被偷有什么心理想法?受害者的真实感受和困扰
    当女人发现自己的内裤被偷,内心的波澜可想而知。她们可能会感到极度的不安,质疑周围环境的安全性。同时,羞耻感也会如影随形,觉得自己的私密物品被他人恶意窥视。接下来,让我们剖析受害者的心理想法和面临的困扰 ...
    10-23
  • 喜欢闻女生内裤气味是病么?这种特殊癖好是否正常
    喜欢闻女生内裤气味是病么?这种特殊癖好是否正常
    生活中若有人有喜欢闻女生内裤气味的特殊癖好,很多人会心存疑惑,这是不是一种病。要判断这种现象是否正常,需综合多方面考量。下面会从专业角度出发,分析其背后的缘由和判断依据。特殊癖好的定义与表现定义:特殊 ...
    10-23
  • 偷女孩内裤是什么心理?深入剖析这种异常行为
    偷女孩内裤是什么心理?深入剖析这种异常行为
    偷女孩内裤这一行为不仅违背道德,还让人感到困惑和不安。它反映出行为人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了解这种异常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对于理解和预防此类事件有着重要意义,接下来为你详细解析。心理成因分析恋物癖心理: ...
    10-23
  • 得了癔症的病人有什么表现?常见症状盘点
    得了癔症的病人有什么表现?常见症状盘点
    癔症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它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诸多影响。想要识别癔症,就需要清楚其常见症状。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得了癔症的病人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对这些症状进行全面梳理。分离症状意识障碍:患者可能出 ...
    07-16
  • 癔症和抑郁症哪个严重?对比分析给你看
    癔症和抑郁症哪个严重?对比分析给你看
    在精神心理领域,癔症和抑郁症备受关注,它们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容小觑。究竟癔症和抑郁症哪个更严重呢?这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可以从发病机制、症状特点、预后情况等维度进行对比,为你揭晓答案。症状表现对比癔症的 ...
    07-16
  • 癔症的俗称叫什么病?原来还有这样的称呼
    癔症的俗称叫什么病?原来还有这样的称呼
    你是否知道癔症在民间还有别的称呼?癔症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其俗称反映了不同地区对它的认知。搞清楚这些俗称,有助于我们更广泛地了解癔症相关知识。接下来为你揭开癔症俗称的神秘面纱。癔症常见俗称 ...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