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心理健康 成长心事 怪癖行为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发布者:同一颗星星 时间:2012-8-2 00:40

案例一:只肯穿黑衣的小男孩(Teddy男5岁)

Teddy对上幼儿园特别排斥,虽然妈妈已经狠心坚持了一年,可是Teddy至今每天会在幼儿园门前挣扎、哭闹。Teddy妈妈说,幼儿园老师都反映,Teddy在幼儿园的集体感和动手能力都不行,脾气也特别犟。最奇怪的是,这孩子从来只肯穿黑衣服,不接受其它任何颜色。

Teddy的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儿童心理问题情况。他的种种“怪异”的行为,无非就是孩子觉得自己的意见不受重视的反应。如果家长和老师经常能主动关心他,不要把他当成“怪孩子”,而是不动声色地让他帮助大家做事情,并且暗示Teddy“你能胜任”,这一情况就会明显改善。

所谓儿童心理问题,是指儿童在心理和行为出现了问题,但又没达到长期心理障碍的程度。一般来说,3~8岁的小朋友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较大,诸如多动倾向、焦虑倾向、依赖倾向、怕输倾向等等。近年来,约有50%的儿童在这一阶段会出现类似情况,但是只要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就绝不会转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但若是家长无暇顾及孩子,加上幼儿园、学校的管理不够人性化,就非常有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案例二:精神压力大,孩子成结巴(小熊男7岁)

小熊今年二年级,在班级里他常常遭到其他孩子的“嘲笑”,就因为小熊说话总是结结巴巴。在学校一整天,小熊通常只说三两句话,还结结巴巴地话不成句。下课及午休时,小熊总喜欢找个角落待着,表情窝窝囊囊的。另外,他上厕所非常频繁,一天要跑十多次。

“不知道怎么养了这么个儿子?”小熊的妈妈开朗、好强,对孩子的一系列表现非常失望。据妈妈介绍,小熊3岁以前和别的孩子一样开朗活泼,刚会说话的时候也不结巴。可是自从上了这所重点小学后,说话方面的障碍越来越大,直到结结巴巴地说不成句了,话也越来越少。

原来,小熊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孩子的成绩一直平平,所以他们几乎从不表扬小熊。有一次放学回家后,孩子高兴地告诉妈妈:“今天我主动给……给……教室的饮……饮……水机换了水。老师表扬我了。”妈妈随口回答:“学习总不行,尽干些闲事儿有什么用?”当时小熊就蔫在那儿了。

其实,小熊变成结巴的“罪魁祸首” 正是父母的高压政策。长期以来,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挫伤,自信心被强烈的自, 卑感取代。他的结巴不是生理上的原因,而是源于过度的精神压力,让他产生了语言障碍。

案例三:话不投机,举着铁尺追老师(强强男8岁)

强强变成了学校的“高危人物”,要不是父母一再求情,他差点就要被学校劝退了。就在一个月前,好动调皮的强强因为受不了语文老师的批评,与这位老师结怨。一次上课,强强举手主动要求回答问题,但这位老师几次都没喊到他。下课后,强强便和老师理论:“你为什么不叫我?”老师批评他不守规矩。谁知强强竟从铅笔盒里拿出一把铁尺开始追打老师……

所谓儿童心理问题,是指儿童在心理和行为出现了问题,但又没达到长期心理障碍的程度。

原来,强强的父母因感情不和常吵架,伴随着拳脚相加。小时候强强会吓得大哭,渐渐对此也就麻木了,成了一声不吭的观战者。再后来,他甚至会帮助妈妈,企图与爸爸对阵。上学后,强强和同学之间有了矛盾也不愿理论,起初能忍则忍,忍不了就动手打架。

学校出面为强强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咨询师认为,这是家庭暴力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并产生暴力倾向,属于儿童心理狂躁症。

在儿童时期,父母是他们学习和效仿的第一任人生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有强烈的暗示性。生活在矛盾频发且存在家庭暴力的环境里,孩子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强强属于自卑儿童中“过分自我”,当自尊心自信心被打击后,挫折感上升为暴力反抗,是典型的儿童心理狂躁症。

“玩手指”儿童心理辅导新办法

“玩玩手指”,看似简单,却可以有效矫治儿童一些行为和学习障碍。

现在为人父母的这一代家长,小时候玩的游戏很多都要自己动手、自定游戏规则,例如扔沙包、打玻璃弹子等等。但这些游戏已经逐渐被淘汰,现在小朋友的玩具都是现成的无需动手处理的,比如一按钮就能发声的电动玩具等——其实,正是这些玩具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三四岁就会写字、算术,但这个阶段最应该训练的是动作发展能力,也就是手指的操作能力等。如果没能适时发展好这种能力,将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孩子经常在家中捣乱、自控能力差、冲动等,还不懂得恰当地用语言表达自己,只会发脾气,导致进一步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除了以运动为主的感觉统合训练,针对已经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伤害、不愿与人交流的小朋友,还可以通过用玩偶代替现实人物表演小型戏剧的方式,帮助他们重新建立社会关系, “创伤”理解事件的意义。

那么,儿童在生活中表现什么异常行为时,有可能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征兆,需要引起家长的警惕呢?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情况明显变差、成绩大幅度下降,或者是孩子的人际关系大受影响,包括和其他小朋友、家人、亲人的相处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首先要和孩子进行沟通。

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要谨记不要追问“为什么”,因为“为什么”之类的字眼让小孩子有受责备和责怪的意思。家长更应该和小孩像朋友一样交谈,慢慢分析原因。如果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还有问题,建议家长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平时,家长跟孩子好好沟通,是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最好方法。

一般来说,对于3-8岁的儿童,每周至少要有一天是“亲子同乐日”——这一天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玩,而且要营造融洽轻松的气氛,不要变成“学习检讨会”、“家庭批判会”。而且,玩什么、到哪里玩、怎样玩之类的选择,不要一味由父母主导,要先听孩子的意思,多玩一些孩子喜欢的游戏。

相关标签: 孩子 健康

相关阅读

  • 得了癔症的病人有什么表现?常见症状盘点
    得了癔症的病人有什么表现?常见症状盘点
    癔症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它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诸多影响。想要识别癔症,就需要清楚其常见症状。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得了癔症的病人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对这些症状进行全面梳理。分离症状意识障碍:患者可能出 ...
    07-16
  • 癔症和抑郁症哪个严重?对比分析给你看
    癔症和抑郁症哪个严重?对比分析给你看
    在精神心理领域,癔症和抑郁症备受关注,它们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容小觑。究竟癔症和抑郁症哪个更严重呢?这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可以从发病机制、症状特点、预后情况等维度进行对比,为你揭晓答案。症状表现对比癔症的 ...
    07-16
  • 癔症的俗称叫什么病?原来还有这样的称呼
    癔症的俗称叫什么病?原来还有这样的称呼
    你是否知道癔症在民间还有别的称呼?癔症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其俗称反映了不同地区对它的认知。搞清楚这些俗称,有助于我们更广泛地了解癔症相关知识。接下来为你揭开癔症俗称的神秘面纱。癔症常见俗称 ...
    07-16
  • 什么叫癔症,有哪些症状?全面解答看这里
    什么叫癔症,有哪些症状?全面解答看这里
    在精神健康领域,癔症是不容忽视的存在。它可能悄然影响着患者的日常。很多人对癔症的概念和症状感到模糊。别担心,下面将为你深入剖析什么是癔症,以及它所呈现出的各种症状,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这一病症。癔症的定义 ...
    07-16
  • 癔症发作时的3大表现,早知道早应对
    癔症发作时的3大表现,早知道早应对
    在日常生活中,癔症并不罕见,发作起来情况复杂。其实,癔症发作主要有三大表现。熟悉这些表现,不仅能让我们对癔症有更深入的认识,还能在关键时刻正确处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是哪三大表现。解离症状意识障碍: ...
    07-16
  • 癔症是一种什么病?一文带你认识癔症
    癔症是一种什么病?一文带你认识癔症
    你是否听说过癔症?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精神疾病。它的发作往往和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患者的症状表现多样,可能涉及感觉、运动和意识等方面。下面就为大家全面介绍癔症的相关知识。癔症的定义概念阐述:癔症,现 ...
    07-16
  • 什么人容易患上癔球症?这些人群要注意
    什么人容易患上癔球症?这些人群要注意
    癔球症发病率不低,那哪些人是易患群体呢?通常,情绪波动频繁者、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者以及经历过重大生活事件的人,患癔球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关注这些人群,对预防和治疗癔球症意义重大。心理压力大的人群职场高压人 ...
    07-16
  • 男朋友让女朋友穿情趣内衣什么心理?性趣动机深度分析!
    男朋友让女朋友穿情趣内衣什么心理?性趣动机深度分析!
    当男朋友向女朋友提出穿情趣内衣的想法时,很多女生会感到疑惑和不解。这种行为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是出于对新鲜感的追求,还是对情感交流的渴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度分析男朋友的性趣动机。追求新鲜感和刺激感打 ...
    06-10
  • 男人为啥喜欢闻女人的裤衩?生物学与心理结合解析!
    男人为啥喜欢闻女人的裤衩?生物学与心理结合解析!
    为何部分男人会有闻女人裤衩的举动?这需从生物学和心理学综合探究。生物学中涉及信息素影响;心理学包含潜意识、情感寄托等因素。下面为你全面解析这一奇特行为。生物学角度分析信息素的作用:在生物学领域,人类和 ...
    06-10
  • 男人闻女人内裤代表什么意思?嗅觉迷恋象征解读!
    男人闻女人内裤代表什么意思?嗅觉迷恋象征解读!
    你是否曾好奇男人闻女人内裤这种行为的含义?这背后或许隐藏着复杂的嗅觉迷恋心理。它可能与个人成长经历、情感需求等有关。本文将详细解读这一现象,从多个方面分析其可能代表的意思,带你了解其中的真相。心理层面 ...
    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