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母婴育儿 育儿指南 婴幼儿喂养

掌握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

发布者:风之声 时间:2021-8-17 10:11

“事实上,做一个轻松的父母并不特别难,关键要掌握家庭教育中几个重要的环节。以下是王老师和孩子在和父母交往的过程中总结的心得。

1、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王秋英认为,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不要成为永远正确的母亲。她指出,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过于重视教育的正确性,忽视了有效性,忽视了父子关系的温暖和激励作用。从小到大,我们给孩子的教育是正确,有效吗?我们教的时候,孩子听了吗?还是把头扭到一边,沉默抵抗?你关门了吗?要知道,永远正确的母亲是非常可怕的,要想教育有效,最重要的是建立温暖的父子关系。

现在的父母和孩子没有交流,她注意到生活中的关门现象孩子回家关门,关门其实是孩子的表情,表现出不理我,我不想和你说话。因此,孩子成了父母最熟悉的陌生人,每天见面,但不知道孩子的心灵世界。

为什么关门?在家庭对话中,父母往往不是父母,而是道德评价者、聊天的说教者、永远正确的建议者,使家庭对话充满说服、威胁、控制和建议,实际上是交流的障碍,阻碍了孩子的心情,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反应

实际上,孩子遇到问题、感情困难时,最需要的不是教育家,而是能够理解自己、照顾和包容自己的父母。如果孩子不愿意将在外面受到的困扰告诉我们,最可能的原因是:我们曾在听过孩子的诉说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孩子所期待的接纳,孩子的心情得不到安抚,甚至会加深创伤。

“倾听与接纳更具有建设性和有效性,比教育更重要,因为倾听与接纳让孩子感觉到我是重要的、受尊重、有价值,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自己,因此获得成长。”

王老师举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例。女儿3岁时,哭着不愿意去幼儿园,她怎么说服都没用,一天孩子又在幼儿园门口哭着不愿进,她也烦了,干脆蹲下来听孩子说话,孩子说幼儿园这不好那不好,说完之后,做了个让她非常惊讶的举动:“孩子把眼泪一抹,书包一背,跟我说妈妈再见,我要进去了。其实孩子已经有足够的理性了,她需要的只是听和接受。

2、洞察需求比看问题更重要。

当孩子出现各种情况时,家长很容易只看到孩子的问题,却看不到背后的需求,事实上,问题行为是孩子表达需求的另一种方式,孩子通过问题行为释放压抑的心理需求。因此,出问题的永远是隐藏在表面背后的“需求”,而不是行为本身。

3岁的女孩对母亲说:长大后嫁给石头,生下和我一样的婴儿。对此,也有父母说年轻的时候会怎么想,王秋英支持孩子。这句话的背后是孩子对自己的认可和爱,是自我价值感。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持续处理需求的过程,与一些本质感情相连的需求是否满足,会产生成长喜悦和成长创伤,这些最小的生命经验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即使他长大成人,遇到一些挫折,也可能是这些微小而重要的生命经验的再现。

3、管子和放置,哪个更重要?

在权威和民主、管制和放任之间,父母总是选择他们的平衡在哪里?市场上出现一本书《千万别管孩子》,但马上又新出一本《孩子是管出来的》,让家长无所适从。

王秋英指出,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任务,是有阶段性的,家庭教育的重点和方法也因此而不同。在幼儿和小学阶段,家长的目标是:建立安全感,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遵守规则,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她解释:让孩子小的时候就去上寄宿学校,其实有不小风险,因为安全感来源于孩子对看护者(一般是妈妈)的依恋,这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的基础,因为母亲就是世界,这个世界是否温暖、可以依靠,决定了孩子是否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与世界互动、是否信任世界,并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孩子有了安全感之后,就能够开始学习。

权威是否会损害孩子的自尊与安全感?王秋英认为,孩子如果没有规则,就会用各种方式去触摸世界的底线、并用各种方式去突破所谓的底线,因此出现各种任性的行为。比方说,他们伸着小手去拉灯绳,双眼却严肃地盯着你,这捣乱的行为其实是非常理智的,他严肃地看着你,因为你和你的反应(而非灯绳)才是他的目的所在。规则与权威有助于安全感的建立,一个放纵任性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所以才会用各种行为去试探。

要让孩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给孩子打开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并让他们学习承担责任,接受并反省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也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进入中学,特别是高中后,是做自己的时期,形成了孩子独立的自我意识,构筑了大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开始观察社会,想知道人生,所有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只有一个核心位。此时,父母的教育重点是如何理解自己和社会的关系,给予孩子社会的指导。

不要成为最好的监护人

也有成为最好的自己己,成为最好的教师,成为最好的监护人,王秋英认为什么都能做到最好,监护人不能做到最好,正好就行了。最好的父母最容易犯以孩子为中心,为牺牲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的孩子承包一切,剥夺了孩子应该体验、承担的错误。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培养的是放纵、自我、没有责任感的孩子。

因此,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独立性,重视自己的需求,坦白自己的心情,让孩子承担家庭的一部分责任和义务。只有父母的杯子满了,健康愉快的父母才能和孩子分享杯子的资源、能量和关怀。这样做父母会更有成就感和价值感,孩子也会长得更好。牺牲自己的一切,容易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待,孩子也会受到压力。

相关阅读

  • 宝宝一吃奶就睡觉怎么办
    宝宝一吃奶就睡觉怎么办
    宝宝一吃奶就睡觉可通过调整哺乳姿势、控制哺乳时间、增加哺乳刺激、检查哺乳环境、排查健康问题等方式改善。该现象可能与生理性困倦、哺乳方式不当、环境温度过高、母乳不足、新生儿黄疸等因素有关。1、调整哺乳姿 ...
  • 婴儿喝牛奶慢慢吞下去怎么办
    婴儿喝牛奶慢慢吞下去怎么办
    婴儿喝牛奶慢慢吞下去可能是喂养方式不当或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更换奶嘴、少量多次喂养、检查口腔发育、就医评估等方式改善。1、调整喂养姿势将婴儿头部抬高呈45度角,避免平躺喂奶。使用前臂支 ...
  • 哺乳期宝宝老打嗝怎么处理
    哺乳期宝宝老打嗝怎么处理
    哺乳期宝宝打嗝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拍嗝、腹部按摩、改变喂养频率、保持环境安静等方式缓解。打嗝通常由膈肌痉挛、吞咽空气、胃部受凉、喂养过快、情绪激动等原因引起。1、调整喂养姿势哺乳时让宝宝保持头高脚低的 ...
  • 婴儿不喜欢吃补品怎么办
    婴儿不喜欢吃补品怎么办
    婴儿不喜欢吃补品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选择合适剂型、改善口感、营造进食环境、咨询医生等方式改善。婴儿抗拒补品可能与味觉敏感、喂养方式不当、补品剂型不适、进食环境嘈杂、潜在健康问题等因素有关。1、调整喂养 ...
  • 孩子突然不喝牛奶是正常的吗
    孩子突然不喝牛奶是正常的吗
    孩子突然不喝牛奶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与身体不适或饮食习惯改变有关。突然拒绝牛奶的原因主要有生理性厌奶期、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口腔问题、环境变化等因素。1、生理性厌奶期婴幼儿在4-6个月或1岁左右可能 ...
  • 半岁前的婴儿能吃鸡蛋清吗
    半岁前的婴儿能吃鸡蛋清吗
    半岁前的婴儿不能吃鸡蛋清。鸡蛋清中的蛋白质分子较小,可能通过婴儿尚未发育完全的肠壁进入血液,导致过敏反应。婴儿的消化系统在6个月前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肠道屏障功能较弱。鸡蛋清中含有卵白蛋白等成分,容易 ...
  • 婴儿是怎么添加辅食的
    婴儿是怎么添加辅食的
    婴儿添加辅食需从单一食材开始逐步过渡到混合食物,通常建议4-6月龄时引入。辅食添加顺序主要有强化铁米粉、根茎类蔬菜泥、水果泥、白肉泥、蛋黄等,每引入新食物需观察3-5天耐受情况。1、强化铁米粉首次添加建议选 ...
  • 母乳不足怎么喂养
    母乳不足怎么喂养
    母乳不足可通过混合喂养、配方奶粉喂养、调整哺乳方式、增加吸吮刺激、母亲营养补充等方式喂养。母乳不足可能与乳腺发育不良、哺乳频率不足、母亲营养不良、精神压力过大、疾病因素等有关。1、混合喂养在母乳不足时 ...
  • 宝宝怎么吃蛋黄容易消化
    宝宝怎么吃蛋黄容易消化
    宝宝吃蛋黄时建议从少量开始尝试,采用蒸煮或碾碎的方式更易消化。主要有初次添加少量、充分蒸煮软化、碾碎后混合、观察耐受反应、避免过量摄入等方式。一、初次添加少量首次给宝宝添加蛋黄应从四分之一颗开始,连续 ...
  • 宝宝不按时喝牛奶怎么办
    宝宝不按时喝牛奶怎么办
    宝宝不按时喝牛奶可通过调整喂养习惯、营造适宜环境、排查身体不适、增加活动量、尝试替代食物等方式改善。不按时喝牛奶可能与喂养方式不当、环境干扰、胃肠不适、活动不足、食欲变化等因素有关。1、调整喂养习惯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