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母婴育儿 育儿指南 婴幼儿喂养

为何不能与孩子顺利沟通

发布者:醉在那夜 时间:2021-8-14 12:59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倾听孩子的孩子就会拒绝交流。

做父母的人都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有时想和孩子说心里的话,但是无数父母失望地发现,孩子的心门好像锁在他们身上,他们怎么努力也打不开。

为什么会这样?

广州家庭医生门诊部心智源诊所的咨询师,一般来说,

第一,父母不听孩子的心情,感觉是家庭交流的核心

第二,父母把自己放在纠正孩子的问题的作用上,没有充分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对父母不好的教育方式的反映。因此,当父母只想纠正孩子的错误时,他们实际上把自己的责任推给了孩子。

由于这两个原因,孩子不想和父母说心里话,完全关闭交流的大门也不容易理解。

八岁男孩欲撞墙自杀

莫妙爱讲了这样一个例子:8岁的亮亮(化名)在广州某小学读3年级,上课时喜欢乱动、乱说话,并且对老师的提示和警告充耳不闻,最终被父母带到了心智源诊所,来看心理医生。

亮亮的爸爸说,亮亮一二年级时,他和太太对亮亮放任自流,很少管他。他认为这是导致儿子这些问题的原因。亮上三年级后,他经常在家长会上受到老师的警告,开始严格管理儿子。白天接儿子上学,晚上陪儿子完成作业。

但这些严格的办法显然没有什么效果,明亮在学校的表现反而越来越差,在父亲面前明亮地听话,到了学校,他还是老样子,喜欢乱说,忽视老师的警告。

莫妙的爱知道这是什么,她向明亮的父母说明,他们的教育方式太简单,不考虑孩子的心情。他们要求明亮无条件地听话,限制他的生活在学校和家庭的两点一线范围内,但这违背了孩子的本能,他一定会抵抗。在家里,他不敢反抗,他把没有实现的反抗带到了学校。

“如果你们希望孩子能在学校表现好一点,你们就该少管他一些,给他充分的独立空间。”莫妙爱说,她还给他们提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然而,一个多月过去后,亮亮的问题依然没有明显改善。对此,亮丽的父母承认这是他们的问题,他们实际上不能接受莫医生的建议。明亮的父亲说:道理上,我们相信你的建议是有道理的,但是不管他,我们做不到。我们一看到他,就不能管理他。

不仅如此,对父母的态度也没有变化。相反,他越来越不想对父母说话。因为他在心理医生那里找到了被理解的感觉,他们从来不理解我,他们能做到你的十分之一就很满意。

但危机事件迅速改变了局面。

当天,亮爸爸去学校开家长会。和往常一样,老师对他说了很多亮点的问题。回到家,明亮的父亲直接把老师的话告诉了儿子。本来,他还想好好斥责儿子一番,但斥责的话还没说出口,亮亮突然一头向墙上撞去。

明亮的父亲惊讶地用身体挡住了儿子。明亮只有8岁,明亮的父亲还疼。

明亮,你怎么了,想什么,做什么?这时,明亮的父亲只是担心和痛苦,责备的话一句也没有。但是,无论他怎样安抚儿子,套上儿子的话,明亮一句话也不说,表情很顽固。

亮亮的妈妈也做了儿子很久的思想工作,一样也没有让儿子说出心里话来。只有在心智源的咨询室,他才对莫医生敞开了心扉。

莫医生说:听爸爸说,你不想活吗?

明亮而沉默。为什么撞墙?你当时是什么感觉?

明亮地沉默了一会儿,生气地说:我不喜欢他们总是说我。不喜欢爸爸说你,你想自杀吗?

明亮的回答说:是的!我最生气的是,他们为什么总是在我的竞争对手面前说我,他们不知道,他们每次这样做,我都想死!

竞争对手?谁是你的竞争对手?莫医生问。

表哥!明亮的回答。

本来,明亮有一个1岁的堂兄,不仅礼貌,而且成绩也很好,所以被明亮的父母模范,总是比较他和明亮,明亮在什么方面比不上堂兄。明亮撞墙的日子,堂兄正好在他家。

父亲喜欢指责他,他喜欢指责同学

莫医生把明亮的话告诉明亮的父亲,他惊讶地说明亮的堂兄确实在旁边。但是,这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孩子哪里有那么强的自尊心?”

亮亮的爸爸的这句话,反映了无数父母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我然我们国家的人特别讲面子,但是只有大人的面子很重要,应该尊子来说,不给面子是不重要的。相反,无数父母认为应该夸奖多批评,对孩子更好。

实际上,孩子的自尊心至少和大人一样强,但调整能力更差,一旦脸部受伤,受伤的感觉就会变得更重,明亮是典型的例子。

明亮的父母一直不注意尊重儿子的心情。莫医生说:这是无数家庭的通病。

例如,下大雨,看到被雨水浇透的流浪猫,很可怜,带回家了。他母亲看到儿子把脏猫带回来,非常生气,没有和儿子商量,就和丈夫一起把这只猫赶出去了。明亮没有抗争,只是默默地哭了两个小时。在那之后的一周以上,他没有积极地和父母说过话。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在咨询室里回忆起来后,明亮地哭了起来。

明亮哭泣时,莫医生说:你有什么感觉?”

亮亮哽咽着说:“我,我很难过。我是一个人,但猫也救不了。为什么不把这种感觉告诉父母呢?莫医生问。

我敢跟他们说吗?明亮又生气了。他们什么时候听说过我的心情?

对此,明亮的母亲说,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容易过敏,不能在家养猫狗等有毛皮的宠物。

你这样做过吗?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会有什么感觉?莫医生说。接下来,她和明亮的母亲玩角色交换游戏,她扮演明亮的母亲,让明亮的母亲扮演明亮的母亲。结果,小猫被赶出去后,明亮的母亲和明亮一样哭泣,她第一次深刻体验到她当时的做法对儿子的伤害有多大。

用同样的方法,莫医生也让明亮的父亲在侄子面前数着儿子,感到儿子是什么样的悲伤。在咨询室里,经历过无数风波的男人流下了眼泪,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流下眼泪。

这次咨询深深地震动了父母的心,之后他们改变了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明亮的父亲不再像以前那样监视儿子的一举一动,发现错误就斥责。明亮的母亲也不会轻易把儿子的丑事作为和朋友们聊天的谈话资金。他们开始懂得聆听儿子的感受,并将儿子当成大人一样给予尊重。

他们的改变很快就带来了效果,明亮的学校动作越来越少,不乱说话,受到老师的赞扬。

同时,莫医生也和亮亮一起探讨了新的学习方式,亮亮的学习成绩也很快得以改善。

此外,亮与同学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原来,尽管父母不喜欢立刻谴责自己,但明亮却把父母的这一套带到学校,他立刻选择同学的刺,总是向老师报告。结果,他在同学中越来越孤立。但等父母改变了对他的教育方式,不再轻易就指责他时,他也变得对同学越来越宽容,也学会了聆听同学的感受,结果他越来越能融入同学的各种小团队中。这一点极为重要,实际上很多孩子厌学,不是因为不爱学习,而是因为在学校被严重孤立,这让他们觉得学校里没有温暖,他们不愿意在学校待着。

相关阅读

  • 宝宝一吃奶就睡觉怎么办
    宝宝一吃奶就睡觉怎么办
    宝宝一吃奶就睡觉可通过调整哺乳姿势、控制哺乳时间、增加哺乳刺激、检查哺乳环境、排查健康问题等方式改善。该现象可能与生理性困倦、哺乳方式不当、环境温度过高、母乳不足、新生儿黄疸等因素有关。1、调整哺乳姿 ...
  • 婴儿喝牛奶慢慢吞下去怎么办
    婴儿喝牛奶慢慢吞下去怎么办
    婴儿喝牛奶慢慢吞下去可能是喂养方式不当或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更换奶嘴、少量多次喂养、检查口腔发育、就医评估等方式改善。1、调整喂养姿势将婴儿头部抬高呈45度角,避免平躺喂奶。使用前臂支 ...
  • 哺乳期宝宝老打嗝怎么处理
    哺乳期宝宝老打嗝怎么处理
    哺乳期宝宝打嗝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拍嗝、腹部按摩、改变喂养频率、保持环境安静等方式缓解。打嗝通常由膈肌痉挛、吞咽空气、胃部受凉、喂养过快、情绪激动等原因引起。1、调整喂养姿势哺乳时让宝宝保持头高脚低的 ...
  • 婴儿不喜欢吃补品怎么办
    婴儿不喜欢吃补品怎么办
    婴儿不喜欢吃补品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选择合适剂型、改善口感、营造进食环境、咨询医生等方式改善。婴儿抗拒补品可能与味觉敏感、喂养方式不当、补品剂型不适、进食环境嘈杂、潜在健康问题等因素有关。1、调整喂养 ...
  • 孩子突然不喝牛奶是正常的吗
    孩子突然不喝牛奶是正常的吗
    孩子突然不喝牛奶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与身体不适或饮食习惯改变有关。突然拒绝牛奶的原因主要有生理性厌奶期、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口腔问题、环境变化等因素。1、生理性厌奶期婴幼儿在4-6个月或1岁左右可能 ...
  • 半岁前的婴儿能吃鸡蛋清吗
    半岁前的婴儿能吃鸡蛋清吗
    半岁前的婴儿不能吃鸡蛋清。鸡蛋清中的蛋白质分子较小,可能通过婴儿尚未发育完全的肠壁进入血液,导致过敏反应。婴儿的消化系统在6个月前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肠道屏障功能较弱。鸡蛋清中含有卵白蛋白等成分,容易 ...
  • 婴儿是怎么添加辅食的
    婴儿是怎么添加辅食的
    婴儿添加辅食需从单一食材开始逐步过渡到混合食物,通常建议4-6月龄时引入。辅食添加顺序主要有强化铁米粉、根茎类蔬菜泥、水果泥、白肉泥、蛋黄等,每引入新食物需观察3-5天耐受情况。1、强化铁米粉首次添加建议选 ...
  • 母乳不足怎么喂养
    母乳不足怎么喂养
    母乳不足可通过混合喂养、配方奶粉喂养、调整哺乳方式、增加吸吮刺激、母亲营养补充等方式喂养。母乳不足可能与乳腺发育不良、哺乳频率不足、母亲营养不良、精神压力过大、疾病因素等有关。1、混合喂养在母乳不足时 ...
  • 宝宝怎么吃蛋黄容易消化
    宝宝怎么吃蛋黄容易消化
    宝宝吃蛋黄时建议从少量开始尝试,采用蒸煮或碾碎的方式更易消化。主要有初次添加少量、充分蒸煮软化、碾碎后混合、观察耐受反应、避免过量摄入等方式。一、初次添加少量首次给宝宝添加蛋黄应从四分之一颗开始,连续 ...
  • 宝宝不按时喝牛奶怎么办
    宝宝不按时喝牛奶怎么办
    宝宝不按时喝牛奶可通过调整喂养习惯、营造适宜环境、排查身体不适、增加活动量、尝试替代食物等方式改善。不按时喝牛奶可能与喂养方式不当、环境干扰、胃肠不适、活动不足、食欲变化等因素有关。1、调整喂养习惯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