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母婴育儿 育儿指南 学前教育

家庭环境和儿童心理素质

发布者:小不点zz 时间:2021-8-13 12:40

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关系和家庭语言、行为和感情的总和。心理素质是指人们的感受、知觉、记忆、思维、意志、兴趣、性格和能力的先天性和后天形成的内部因素的总和。一般来说,家庭环境只是成员结构、生活水平、居住条件、父母职业等。事实上,家居环境应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实物的装饰,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的人和人的语言是否文明礼貌,民主是平等的,商量理解的人际环境是尊重老人的爱,各自尽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态度和感情交流状态,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是孩子出生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孩子心理素质形成的最重要的地方。家居是人生的奠基石,家居环境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塑造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因而,建立良好的家居环境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在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中,家庭环境影响是多层次的,多侧面,主要是:

一、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

家庭的情绪氛围是指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它是通过语言和人际氛围构成的。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尤其是对孩子个性化品格的塑造尤为有意义。有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和谐,虽然有时会发生意见,但原则上的问题是团结一致的,在总体优势的合作、理解和氛围下,孩子不仅学会了对人的互助、相爱、和作、理解,还学会了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和谐发展,从中获得安全感在另一个家庭中,成员之间就像陌生人一样,争吵不断,处理自私,互相折磨,家庭就像精神监狱一样,家庭的孩子心理不健全,甚至畸形,他们对事情漠不关心,偏执,不合作,把家庭的精神折磨转移到别人身上这样的孩子容易犯罪惹麻烦,很难受教育。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规范。如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样教人,要相处和睦,尊老爱幼,语言文明,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洽气氛,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才有助于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

二、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孩子个性缺陷的行为习惯也是父母的原因,父母的教育态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专横遵循封建旧规则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往往强调一代人,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所以不服从就会受到惩罚。在这这样的父母有严格的教养态度,所以不服从就会受到惩罚。在这样的父母严格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己缺乏自主权,看到父母的脸色成为人,有可能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和独立性,另一方面暴力、横暴、欺骗、反抗心理强,在报复中寻找心理补偿和平衡

第二类过于娇惯,需要,家长只想为孩子提供无所不能的帮助和保护。由于父母过包代替,使孩子养成很大的依赖性,形成自私、任性、随意、容易发脾气、夸张的性格。

第三类是放任自流,不过问的教养态度。在这种无视的家庭中,孩子们会感到孤独,因为他们不能得到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他们会逐渐变得富有攻击、冷酷、自我显示甚至放荡。他们经常感到不安,反复无常,容易生气,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

第四类是以民主、平时的态度对待教育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可以忍耐、平等、随和理解、相互爱护、关心,父母可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诱导,对孩子的缺点、错误可以适当地批判,提高孩子的认识,纠正缺点。这样,孩子对别人诚实友好、自尊、自立、慷慨、热情、接受批评,受到压力,关心别人,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品格、心理素质的形成影响不同。年轻的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心骨,支柱,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是接待人物的指导者,是孩子成长的负责人,有责任构筑良好的家庭环境,掌握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方法,给家庭带来民主、和谐、平等的和谐氛围,培养孩子的责任

三、家庭结构的变化是影响良好心理素质的严重障碍。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的普遍性,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家居格局也随之变化,表现在单亲家庭层出不穷,家居格局的稳定在动摇,再婚率不断上升,伴随着而来的是家庭的解体和重构。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的离婚,首先伤害了孩子的心理,家庭的破裂使孩子幸存下来的家庭乐园一下子被破坏,家庭给孩子的心灵安全感和归宿感一下子消失了,但是失去了父母,失去了父母的痛苦,孩子成为了父母的争夺对象,气缸,父母说的对象和仲裁者,有时也成为了父母抛弃的东西,这些给孩子的心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孩子容易形成变态的心理和习惯性格,也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爱父母这严重阻碍了儿童健康心理的发展。因此,许多家长必须加强学习,正视离婚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加强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意识教育,处理离婚的家庭关系,建立良好的氛围,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家庭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家庭环境是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成长的土壤。因此,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家庭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长的责任,认识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并努力克服家庭结构变化等带来的障碍,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关标签: 儿童 心理

相关阅读

  • 宝宝哭闹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宝宝哭闹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宝宝哭闹时通常是在表达生理需求或情感需求,可能由饥饿、困倦、不适、寻求安抚或过度刺激等因素引起。1、饥饿饥饿是婴儿哭闹最常见的原因。胃容量小且代谢快,每隔2-3小时就可能需要哺乳。若哺乳间隔超过3小时或哺 ...
    10-19
  • 儿童百宝箱怎么做?
    儿童百宝箱怎么做?
    儿童百宝箱是父母和儿童亲自装裱的纸箱,其中可以放置30种~40种儿童玩耍的玩具。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有自己的婴儿房,有装玩具的柜子和抽屉,还需要再做一个百宝箱吗?我们需要知道这里所说的百宝盒是适合一岁左右孩 ...
    10-19
  • 宝宝都会有分离的焦虑吗
    宝宝都会有分离的焦虑吗
    宝宝通常会出现分离焦虑,这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分离焦虑主要表现为与主要照顾者分开时出现哭闹、抗拒或情绪低落,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阶段。婴幼儿的分离焦虑与大脑发育阶段密切相关。6个月后宝宝开始建立 ...
    10-19
  • 3岁小孩攻击性强怎么办
    3岁小孩攻击性强怎么办
    3岁小孩攻击性强可通过行为引导、情绪管理训练、家庭环境调整、游戏治疗、专业心理干预等方式改善。攻击行为通常由模仿学习、情绪表达障碍、家庭冲突、感觉统合失调、心理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1、行为引导家长需通过 ...
    10-19
  • 孩子不睡觉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不睡觉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不睡觉父母可通过调整作息、营造睡眠环境、控制饮食、适度安抚、就医检查等方式干预。孩子不睡觉可能与作息紊乱、环境不适、饮食刺激、情绪焦虑、疾病因素等原因有关。1、调整作息家长需帮助孩子建立规律作息, ...
    10-19
  • 抱娃睡觉对孩子有害吗
    抱娃睡觉对孩子有害吗
    抱娃睡觉一般不会对孩子造成直接伤害,但长期依赖可能影响孩子自主入睡能力的发展。婴幼儿睡眠习惯的形成与养育方式密切相关,需根据孩子年龄和发育阶段调整安抚方式。新生儿期适当抱睡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特别是早产 ...
    10-19
  • 焦虑症的症状和表现有哪些   儿童心理焦虑症的类型和预防
    焦虑症的症状和表现有哪些 儿童心理焦虑症的类型和预防
    焦虑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患儿主要表现在对外界的细微变化过于敏感、烦躁、恐惧、情绪脆弱。这样的孩子经常伴有睡眠障碍,梦想、梦想、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出汗、头晕、疲劳等身心症状。儿童心理不安主要有素 ...
    04-20
  •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学习 父母角色偏差有三大危害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学习 父母角色偏差有三大危害
    你认为父母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是抓住孩子的学习!“您是怎么抓孩子学习的呢?花钱,去重点学校,请老师指导,完成作业检查,默默地写单词,默默地写生字,指导他写作文,提出计算题等。这是孩子的母亲 ...
    12-09
  • 幼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父母应做好示范
    幼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父母应做好示范
    第一、榜样和示范家长可针对孩子的实际,讲一些英雄模范的故事,把英雄模范的形象和良好的行为作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同时,要培养孩子具有乐观、愉快、活泼的性格,劳动积极,办事认真,对人热情,善于关心和帮助别人 ...
    12-09
  • 难道母女间也应有距离?
    难道母女间也应有距离?
    我们经常提倡父母和孩子成为朋友,很多父母也确实这样做。一些母亲主动陪女儿逛街,一起选衣服,甚至选择与女儿相同风格的衣服,这样的母女关系在别人眼里是很好的朋友关系。但据阿根廷《号角报》日前报道,阿根廷心 ...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