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两性健康 青春期教育

全球现第5例艾滋病治愈者 艾滋被攻克?

发布者:知朱侠 时间:2023-5-6 11:19

2023年2月20日,德国杜塞多夫大学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宣布,一名来自德国的53岁男子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其体内的HIV已被清除。据悉,他是第5个接受该手术后被治愈的患者。

近年来,艾滋病被治愈的病例不断出现,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打破了艾滋病的魔咒?这种治愈方法能被更多的人复制使用吗?

先来看,5位患者是怎么被治愈的

艾滋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着重侵害的对象是CD4T淋巴细胞。与新冠病毒相似,艾滋病毒也需要一个侵入人体细胞的辅助受体——CCR5(可理解为打开细胞大门的钥匙)。倘若人体中没有这种受体,艾滋病毒也就不会不断破坏人体细胞,造成免疫系统的崩溃。巧的是,世界上第一位被治愈的艾滋病例,就与CCR5有关。

他叫蒂莫西·雷·布朗,同时患有白血病和艾滋病。2007年,布朗在德国柏林接受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疗后,体内的艾滋病毒也被消灭了。在治疗白血病时,布朗首先接受了放射治疗以杀死癌细胞和在骨髓中产生癌细胞的干细胞,然后接受了来自健康捐赠者的骨髓的移植手术,用以产生新的血细胞。

这位骨髓捐献者携带CCR5-Δ32的基因突变,导致CCR5缺失。科学家分析,可能正是由于布朗在接受骨髓移植后,也有了这一宝贵的基因突变,使得新生的免疫细胞没有了能够与病毒相结合的蛋白质受体。病毒失去了侵入细胞的“钥匙”来增殖自己,最终被人体彻底清除掉了。

至此,布朗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也被称为“柏林病人”。很遗憾的是,之后近10年的时间内,类似“柏林病人”的治愈病例,没有再出现过。

再一次给艾滋病人带来希望的,是2019年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一位被称为“伦敦患者“的HIV感染者,在接受治疗淋巴瘤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之后,HIV感染进入持续缓解,即使停止服用抗病毒药物,在随后的18个月里也没有发现HIV复发的迹象。随后,作者将发表于《自然》的“伦敦患者”在CCR5-Δ32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病情评估从“长期缓解(remission)”改为“治愈(cure)”。

2022年,“希望之城”和“纽约病人”被治愈。“希望之城病人”是1名66岁的艾滋病患者,他在1988年被诊断出感染了HIV-1病毒,此后,又患上了白血病,在2019年接受了骨髓移植治疗后,停用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超过17个月时间,医生没有发现任何HIV-1病毒复制的迹象。该患者也是迄今为止实现艾滋病治愈的年纪最大的患者。“纽约病人”则是一名接受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女性艾滋病患者,在停止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后,长达14个月没有检测到HIV病毒。

2023年,“杜塞尔多夫病人”出现,这名53岁的男性艾滋病患者在2011年1月被诊断患上了急性髓系白血病,他在2013年2月接受了一位女性捐赠者的CCR5-Δ32干细胞移植,在接受干细胞移植近6年后,停止抗逆转录治疗,此后,研究团队没有观察到HIV-1RNA反弹,或对HIV-1蛋白的免疫反应激增。

这五位艾滋病治愈者,有着很多的相似点。一是他们同被艾滋病和癌症缠身;二是都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三是愿意捐献骨髓的人必须携带CCR5-Δ32的基因突变,即对艾滋病毒有抵抗力。

人们常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那么,以上三个条件在治愈过程中分别占多少比重呢?咱们逐一来分析。

艾滋病毒感染者更容易患癌症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不久之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艾滋病之所以会置人于死地,就是因为艾滋病毒会使人的免疫功能失衡。

健康人的免疫功能平衡,身体里面的肿瘤、癌变细胞能够及时地被发现、清除,保持我们健康。但对于艾滋病毒感染者来说,由于他的免疫功能下降,细胞容易突变,特别是癌变,免疫系统无法控制,所以艾滋病毒感染者比健康人更容易产生肿瘤。据一项调查显示,40%以上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容易患恶性肿瘤,癌症逐渐成为艾滋患者的主要死因。那么,是否这些身患艾滋和癌症的病人都能做干细胞移植手术呢?

干细胞移植手术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对于这五个治愈病例,我们可以说是找到了治疗艾滋病的靶点,但要想普及到更多人,依然是困难重重。

一是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问题。病人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前,要进行强度很大的化疗,清空原有的骨髓造血系统。这意味着,此时患者的免疫功能几乎是零,就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即便能坚持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也可能会出现强烈的排斥、感染等现象,甚至造成死亡。

二是干细胞移植的应用有局限性。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需要配型,并且仅限用于合并血液系统肿瘤(各类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前面我们提到,前两位被治愈的患者都是患有血液系统肿瘤,他们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初衷是为了治疗血液病。还比较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合适的配型。但是,这真的也很难。

自带CCR5-Δ32基因突变的幸运儿太少

人体中共有2万多个基因,基因是由碱基组成的。人体有30亿个碱基对(一半来自于您爸,一半来自于您妈),每一个基因都是由ATCG四种碱基排列组成,由于生物体本身的复杂性,所以基因的长度并不统一,各有差异。

在CCR5基因中,如果缺少基因编码区的32个碱基,CCR5基因就不能正常编码蛋白,也就成了所谓的CCR5-Δ32突变。然而,只有来自于父母的纯合的CCR5-Δ32突变,才能对抗艾滋病毒。但是,携带CCR5-Δ32的基因突变的人太少了。据相关研究统计,目前只有约1%的高加索人(主要是欧洲人)有这种纯合的CCR5-Δ32基因突变。找到这种“幸运儿”,并且人家还愿意捐献骨髓,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吧。

据联合国2021年的数据,目前全球约有384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其中,3670万是成年人,170万是15岁以下儿童。人类要想彻底攻克艾滋病,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关标签: 艾滋病

相关阅读

  • 60岁夫妻怎么沟通
    60岁夫妻怎么沟通
    60岁夫妻可通过调整沟通方式、培养共同兴趣、建立情感表达习惯、合理处理分歧、寻求外部支持等方式改善关系。长期稳定的沟通模式有助于增进理解与亲密感,而年龄增长带来的身心变化可能影响交流效果。1、调整沟通方 ...
  • 14岁可以穿无吊带内衣吗
    14岁可以穿无吊带内衣吗
    14岁可以穿无吊带内衣,但需根据发育阶段和舒适度选择合适款式。无吊带内衣适合乳房发育较稳定、日常活动量较小的青少年,但需注意支撑不足可能影响胸型发育。处于青春期的女孩乳房发育速度差异较大,若乳房已基本定 ...
  • 60岁夫妻怎么相处才舒服
    60岁夫妻怎么相处才舒服
    60岁夫妻相处舒适的关键在于相互尊重、情感沟通、共同兴趣培养、生活节奏协调以及家庭责任分担。老年夫妻可通过调整心态、优化相处模式来提升婚姻质量,避免因退休、子女离家等生活变化引发矛盾。1、相互尊重老年夫 ...
  • 小鸟下蛋一次下几个
    小鸟下蛋一次下几个
    鸟类每次产卵数量因种类不同差异较大,常见家养鸟类如鹦鹉、文鸟通常每窝产卵2-8枚,野生小型鸟类如麻雀多为3-6枚,而鸵鸟等大型鸟类可能单次仅1-2枚。产卵数量主要受遗传、营养状况、环境因素影响。小型鸣禽类如金 ...
  • 小鸟几个月后可生蛋
    小鸟几个月后可生蛋
    小鸟一般在性成熟后3-12个月可以开始生蛋,具体时间因品种、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而异。小型鸟类如虎皮鹦鹉、文鸟等性成熟较早,通常在3-6个月龄时具备繁殖能力。中型鸟类如鸽子、玄凤鹦鹉需要6-9个月发育至性成熟。大 ...
  • 14岁可以穿几厘米的高跟鞋吗
    14岁可以穿几厘米的高跟鞋吗
    14岁女孩不建议穿超过3厘米的高跟鞋。青春期骨骼发育尚未完全,长期穿高跟鞋可能影响足部、脊柱及骨盆健康。14岁正处于骨骼快速生长期,足弓和脊椎生理曲度尚未定型。3厘米以下的低跟鞋对足部压力较小,可减少对足弓 ...
  • 做爱时怎样称呼女人比较好听
    做爱时怎样称呼女人比较好听
    在亲密时刻对伴侣的称呼应以尊重和情感共鸣为核心,建议选择双方都感到舒适且能增进亲密感的昵称。1、爱称类使用恋爱期间专属的甜蜜昵称,如宝贝、亲爱的等。这类称呼能唤起共同记忆,强化情感联结。注意避免过于幼 ...
  • 60岁夫妻相处之道人生感悟
    60岁夫妻相处之道人生感悟
    60岁夫妻相处之道需要注重情感沟通、互相尊重与共同成长。长期稳定的婚姻关系主要有保持坦诚交流、培养共同兴趣、合理处理矛盾、关注健康管理、规划晚年生活等方式维系。60岁后的夫妻相处既是情感的沉淀,也是人生智 ...
  • 小鸟什么季节生蛋
    小鸟什么季节生蛋
    小鸟一般在春季和夏季生蛋,具体时间因种类和地域气候差异有所不同。多数温带地区的小鸟会选择春季3-5月繁殖,此时气温回升、食物充足,有利于雏鸟存活。例如麻雀、燕子等常见鸟类多在4月开始筑巢产卵,每窝产卵4-6 ...
  • 14岁可以穿内衣吗
    14岁可以穿内衣吗
    14岁可以穿内衣,建议根据身体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款式和材质。青春期女性乳房开始发育时,穿戴内衣有助于保护胸部组织,减少运动时的晃动不适。棉质无钢圈背心式内衣适合刚发育阶段,能避免对乳腺组织的压迫。乳房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