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因身体机能衰退、慢性病积累出现多病共存现象,常见问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与年龄增长、器官功能下降、长期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刺激有关,需通过综合管理控制病情发展。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和心悸。发病原因包括血管弹性下降、钠盐摄入过多以及精神紧张。治疗时需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或缬沙坦胶囊等药物,同时限制每日盐分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稳定血压。
老年人糖尿病多属于2型,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胰岛素抵抗和胰腺功能减退是主要诱因,治疗需配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或格列美脲片等药物。日常需监测血糖,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餐后适当活动可帮助控制血糖波动。
关节软骨退化引发的骨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寒冷潮湿环境会加重症状。轻中度疼痛可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或塞来昔布胶囊缓解,配合关节保暖和低强度运动如游泳。体重超标者需减重以降低关节负荷,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健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于长期吸烟或接触粉尘的老年人,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是典型表现。急性发作时需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配合氧疗,稳定期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呼吸道感染,冬季注意佩戴口罩防寒。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引发胸闷、肢体麻木等症状。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瑞舒伐他汀钙片常用于防治血栓,需定期检查血脂和颈动脉斑块。饮食应减少动物内脏摄入,保证深海鱼类和坚果类食物,避免情绪激动和突然用力。

老年多病共存患者需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复查,用药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家属应协助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保证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根据体能选择太极拳或散步等运动。居住环境需防滑防摔,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通过读书、社交等活动保持心理健康。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须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