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后近视度数仍可能增长,但增长速度通常较青少年时期减缓。近视度数变化与用眼习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多数情况下,18岁后眼球发育趋于稳定,近视度数增长幅度较小。部分人群因长期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或存在高度近视遗传倾向,可能出现缓慢度数加深。持续高强度用眼会导致眼轴轻微增长,尤其是需要长时间阅读、使用电子设备的学生或上班族。这类人群应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遵循20-20-20护眼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物体20秒。
少数情况下,病理性近视患者18岁后仍会持续进展。这类近视常伴有视网膜变薄、脉络膜萎缩等眼底病变,与遗传基因突变相关。患者需每半年进行散瞳验光与眼底检查,必要时考虑后巩膜加固术等治疗。合并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时,也可能加速近视发展,需要针对性干预。
建议每年进行1-2次专业验光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日常注意阅读距离保持在33厘米以上,避免在颠簸环境中用眼。饮食中适量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等营养素,如胡萝卜、西蓝花、蓝莓等。出现视物变形、闪光感等异常症状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