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人健康 老人保健

老人保健有什么要点

发布者:史提芬周 时间:2013-7-5 16:18

冬意渐浓,天寒欲雪。从屋外带进的阵阵凉意在老人和暖的笑容中慢慢消融着。84岁高龄,牙齿依然整齐白亮、腰背挺直,岁月仿佛不曾刻意眷顾过,一任老人健康愉悦地演述着晚年的精彩。

读过老人多部回忆作品及医学著作,从1938年参加抗日起,老人就被一个名字深深吸引着—毛泽东。从辗转奔赴延安初见主席,到1946年初夏第一次为主席检查视力,到1949年8月进入中南海在主席身边就医,定期为主席体检、诊断,历经“开国大典”等重大国事,直至1953年因主席授意为节约伙食开支被江青无端抢白,继而于1954年含痛离开中南海赴苏留学……岁月仿佛一幕幕回放的镜头,并不曾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变淡,而是伴着晚年的到来,特定的事件更是日渐清晰地定格在人的思绪中,无时或忘。一幅幅山水、花卉,一番番挥毫拨墨,老人对往事的依恋更多地深藏在书画中,也因此让一帧帧作品更耐人寻味。

“50多年过去了,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总是陪伴在主席身边的那些日子—他的平易、他的幽默、他的坚强、他的睿智,尤其是步入晚年后,往事更是历历在目……”老人说着开始激动起来。毕竟年事已高,过于激动对身体无益。笔者赶快岔开话题,请老人为本刊的中老年读者朋友们在健康方面支支招。因为老人历经战争、灾荒等大段不平静的人生,晚年依然身体康健、精神矍铄,除本身从医外,养生方面必有独到之处。老人说,多年来自己和其他老朋友一样,除了适当锻炼、作息规律、合理饮食、不近烟酒、心态平和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养生之道。晚年的健康应该和勤习书画、勤于思考、写作不辍有关系。说到身为医生,老人思考良久,提醒中老年朋友,有几个方面不容忽视。

选“药”须谨慎

王老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越来越深入生活,也带动了医药保健品广告事业的发展,这是有益的一方面。不过也请中老年朋友们在参考这些内容时不要被误导,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医药保健品被宣传的疗效,二是被宣传的“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

凡是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多少都会带有一部分对人体起不良作用的“毒性”。这种毒性,往往是我们所说的药物的副作用。《淮南子·修务训》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虽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说明了先人通过亲身实践早已认识到了每一味中药的治疗作用及其毒性。

再有就是对补品的认识。人们大多以为,造成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的,一般都是那些有毒性的泻药,而对人体有“补”类作用的药物或者贵重的药,一定就是没有副作用的好药,是不会有毒副作用的。其实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清代名医徐大椿就毫不留情地指出:某些医家用人参,救人的少,杀人的多!而费伯雄在其收录的医案中,也介绍过喜欢进补的郑某,误用上好人参二两,纳入鸭腹煮食,服后导致了双目失明。生活中这样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对于老年人来说,还是应该选择信得过的医生作为自己健康顾问,补什么、服什么还是多听专业人士的看法。

切忌秘方“惹祸”

王老说,历年来不少病人迷信“秘方”,饱受其害后又来找自己“修正”。病人治病心切非常容易理解,不过使用时要特别谨慎,更重要的是当心打着秘方幌子骗取钱财的。对于那些乱搞出来的所谓秘方暂且不论,即便是真正的秘方偏方也要正确看待。其实,从秘方偏方的来源看,并没有走出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也并非独立于中西医药之外的东西。祖国医药理论是古代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积累,最早使用的药物是单味药,随着经验的积累出现了复方,渐渐形成了独有的理论,然后在理论的指导下又认识理解新的药物。当发现新的功效或药物时,又进一步丰富理论知识。

秘方其实就是个人或前人保存下来的有确切疗效的单方或复方,或者来自于书本。甚至很多是从传统经典的中医著作中流传并演化而来,是某些经典著作中治疗效果特别突出的方子。

由于目前祖国医学理论已经比较成熟,认识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所以秘方偏方的地位被降到了次要位置,也就是说只要辨证得当,用药准切,效果都非常突出。

尽管如此,“秘方”还是让人感觉着它的浓重神秘色彩,很多人往往把其他药物久治不愈的疾病寄望于此,很多患者往往会因病急乱投医、不辨真伪。其实,几乎所有的药方都是需要辨证施治的,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适应。更需要注意的是,不少秘方含有毒成分,服用后可能会出现严重问题。因此,无论对哪个秘方青睐有加,最好还是请精通医道的人士加以指点,免遭所谓“秘方”之苦。

不要“考”医生、“考设备”

一坐到医生面前,尤其老年朋友遇到中医,不是先说病情而是先“考”医生。如果大夫把脉象说得准确,便会眉飞色舞,连连称奇,信服有加。如果说得不准,便会认为医生的医疗水平差。中医理论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和参,相互印证,当四诊都表现出同样的病症,这样就能很快确认是什么病症。如果不统一,就要看哪是真象哪是假象。此时,病人提供的情况,对于诊断病情有极大帮助。病人对自己疾病的感受要比医生清楚,这一点必须承认。当然有经验的大夫,的确能了解更多信息,而且确实舌脉的诊查对于处方有极重要的价值,但也不能因此“隐瞒自己病情”。现实中很多病人就诊时因为大夫没说出来,自己也不提。

还有些患者是“考”设备,无论自己具体的身体状况如何,一律信服设备。医学设备检查结果说自己没毛病,那么即便自己感觉不适也无所谓;而一旦检查结果显示有问题,便病急乱投医,做不到理性对待病情。而长期就诊的病人中,有一大部分患者是长年服药的,尤其是一些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他们所服的很多药物会对人体的血液循环起到一定的干扰作用,这当然会直接影响到脉象及设备的检查结果。这样的话,便不能真正反映出人体中各个器官的运行情况。因此,考医生和考设备的做法陷入了“宁信度,不自信”的误区,因此都不足取。

还是东坡先生明鉴:“吾求愈病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

相关标签: 男性保健 日常保健

相关阅读

  • 冠心病日知多少 防治知识早知道
    冠心病日知多少 防治知识早知道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威胁着众多人的健康。了解冠心病日的时间,能提高大众对冠心病的重视。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冠心病日以及相关防治知识。冠心病日时间时间说明:目前并没有官方明确设定的专门 ...
    11-01
  • 大便5到6次是癌症早期信号吗?
    大便5到6次是癌症早期信号吗?
    在日常生活中,排便情况是反映肠道健康的重要指标。有人发现自己大便次数达到5到6次,就担心是不是癌症早期信号。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正常排便频率及影响因素正常范围:一般来说,正常排便频率为每天1 - 2次或 ...
    10-31
  • 直肠晚期活20年:生命奇迹背后的秘诀
    直肠晚期活20年:生命奇迹背后的秘诀
    直肠晚期往往被认为预后不佳,但有这样一位患者,却在与病魔的斗争中顽强生存了20年。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让我们一起探寻背后的秘诀。综合治疗显成效多学科协作:患者采用了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外科手术、 ...
    10-31
  • 肝上小囊肿会自行消退吗?该怎么治疗?
    肝上小囊肿会自行消退吗?该怎么治疗?
    肝脏上出现小囊肿是不少人在体检中会遇到的情况,大家往往关心小囊肿是否会自行消退以及如何治疗。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知识。肝小囊肿自行消退概率先天性囊肿:先天性肝囊肿通常是由于胚胎时期肝内胆管或淋巴管 ...
    10-31
  • 大便拉不点胀,可能是癌症早期信号
    大便拉不点胀,可能是癌症早期信号
    排便困难、腹胀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不适症状,然而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有可能是癌症发出的早期信号。了解相关知识,对早期发现疾病至关重要。排便异常与癌症的关联常见症状:排便困难、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都是肠道 ...
    10-31
  • 大肠有肿块是癌症早期信号吗?
    大肠有肿块是癌症早期信号吗?
    大肠内出现肿块会让很多人担忧是否是癌症早期。其实大肠肿块不一定就是癌症,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相关知识。了解肿块相关病变息肉性质与腺瘤病变:大肠内的息肉有不同性质,部分息肉可能会发展为腺 ...
    10-31
  • 50 岁以上基本上都有肺结节吗
    50 岁以上基本上都有肺结节吗
    随着年龄增长,肺结节的检出率逐渐受到关注,许多人好奇 50 岁以上人群是否基本上都有肺结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肺结节的检出情况CT 检查发现肺结节:随着 CT 检查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高。50 岁以 ...
    10-29
  • 老年人甲亢严重吗?
    老年人甲亢严重吗?
    甲亢并非年轻人的专属疾病,老年人也可能患病。那么老年人甲亢严重吗?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症状隐蔽难察觉表现不典型:老年人甲亢症状往往不典型,不像年轻人那样有明显的多汗、心慌、手抖等症状。可能仅表现为一些 ...
    10-29
  • 超敏 CRP>5mg/L:洞察心血管风险与健康干预
    超敏 CRP>5mg/L:洞察心血管风险与健康干预
    超敏 CRP(hs - CRP)作为重要的炎症标志物,当检测值超过 5mg/L 时,可能预示着身体存在多种健康隐患。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及应对措施,对我们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超敏 CRP>5mg/L 与心血管风险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
    10-29
  • 老年人甲亢治疗全攻略
    老年人甲亢治疗全攻略
    甲亢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且因身体机能下降,治疗需格外谨慎。本文将为您介绍老年人甲亢的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治疗方式抗甲状腺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是治疗老年人甲亢的常用方法。它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来控 ...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