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也被称为压力性溃疡,对长期卧床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了解褥疮的样子和形成原因,有助于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红斑期:这是褥疮的初期阶段,皮肤完整,但骨突部位会出现红斑。这是由于局部皮肤受到垂直压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导致血液循环开始出现障碍,使得皮肤呈现出红色。此阶段皮肤仍有弹性,手指按压红斑会褪色,去除压力后,红斑通常在短时间内会消失。
水疱期:如果红斑期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病情会进一步发展到水疱期。此时,受压部位的皮肤会出现水疱,这是因为皮肤组织在持续的压力和血液循环障碍下,细胞间液渗出积聚形成的。水疱大小不一,里面充满了清亮或淡黄色的液体。水疱容易破裂,一旦破裂,就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溃疡期:水疱破裂后,就进入了溃疡期。溃疡可分为浅表溃疡和深部组织损伤。浅表溃疡仅累及皮肤表层,表现为皮肤破损、渗液。而深部组织损伤则更为严重,可能会累及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出现坏死组织,颜色可呈黑色、褐色等。严重时会有骨外露、皮下隧道等情况,患者会感到剧烈疼痛,且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败血症风险也随之升高。
压力因素:垂直压力是导致褥疮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到压力,尤其是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压力会阻碍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当压力超过毛细血管压时,就会导致组织损伤。此外,剪切力也会加重这种损伤,剪切力是指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它能切断较大的血管,导致组织供血障碍。
身体状况:营养不良会影响胶原蛋白合成,使皮肤的弹性和韧性下降,抵抗压力的能力减弱,容易发生褥疮。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微循环动脉扩张,组织液渗出,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同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增加了感染的风险。皮肤潮湿,如出汗、大小便失禁等,会使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降低皮肤的抵抗力,也容易诱发褥疮。
分期标准:NPUAP/EPUAP制定了褥疮的分期标准,包括可疑深部损伤、不可分期等。了解这些分期标准,有助于医护人员准确判断褥疮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不同分期的褥疮,治疗方法可能包括减压敷料、气垫床、翻身频率调整等,严重时可能需要负压引流、皮瓣移植等手术治疗。

褥疮即压力性溃疡,是长期卧床人群常见的健康问题。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了解其外观和形成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