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人健康 老人保健

老人中医养生关键是养心

发布者:海狸叔 时间:2011-9-29 16:53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养生学历史悠久,其中心理养生(养神)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认为正常的情志(七情)活动是反映脏腑生理功能正常,精气血充盈的外在表现,七情太过会使脏腑损伤,阴阳失调,气机紊乱而导致疾病的发生。重视养神,调摄情志,达到心理平衡是中老年人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关键。

健康是人类普遍关注和追求的永恒主题。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体系为底蕴的中医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数千年来,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总结、充实、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各种养生方法,并逐渐发展成养生学,它的独特理论和方法正日益为众多追求健康的人们所瞩目。

心理养生(养神)是中医养生的主要方法

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包括饮食、生活、气功、导引、方药、功法等,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方面,即养神、养形、养精。其中养神在养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哲们已经认识到精神调摄在养生防病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摄养方法,如老子提出的“见李抱朴”,“少思寡欲”、“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则进一步指出“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孔子提出了“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强调道德修养在养生祛病中的重要作用。《黄帝内经》在继承先秦诸子养生思想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确立了精神调养的理论和方法。如其认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以及“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强调了心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所谓的心理养生主要是养“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整体生命活动现象;狭义是指中医学心所主的神志,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性格、情感等活动。神主形,无神则形不可活。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它既协调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主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又能调节脏腑组织器官等,使之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缓冲同外部因素引起的情志刺激,从而维持形体与外界的平衡。古人非常注重养神,正如《素问上古天其论》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所以说,心理养生是中医养生最重要的方法。

情志与情志致病

情志即七情五志。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五志是指喜、怒、忧、思、恐五种情感与五脏相对关系,《素问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思恐(惊)。”《内经》中提到:“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说明每个脏腑都有其情志活动,这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情感反应,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只要不过分过激,不会影响健康。若刺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脏气受到冲击,气机逆乱,就可造成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过喜伤心

心主喜,主神明。喜则气缓,《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说明喜可以缓解精神紧张,消除过重心理、生理负担,是一种良性刺激。适宜的喜笑,保持乐观情绪有利于养生。但暴喜过度,会使精气耗散太多,心气弛缓,血气涣散,神不守舍,甚至昏厥或死亡。《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即是突闻中举高兴过度而病狂的。《寓意草》中载:“昔有新贵人,马上扬扬得意,未及回寓,一笑而逝。”足见,喜之为患屡见不鲜。

过怒伤肝

肝主升发,主条达气机。怒则气上,《素问生气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勃然大怒会导致两个极端:一是升发太过,所谓“怒发冲冠”,轻者导致损物毁器,重者面色苍白,四肢颤抖,吐血,昏厥而亡;二是肝气郁结过久,易患血瘀诸证,如心肌梗塞、脑血栓、肝癌等。《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一位文武韬略,雄姿英发的将才,但怒发愈重,终致不救。生气对身体健康的摧残是很严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作了个很有名的实验,拿鼻导管放在鼻孔里让你喘气,然后再拿鼻管放在雪地里十分钟,如果冰雪不改变颜色,说明你心平气和,如果冰雪变白了,说明你很内疚,如果冰雪变紫了,说明你很生气,把紫色的冰雪抽出二毫升,给小白鼠打上,1-2分钟小白鼠就死了。而且研究出了紫色冰雪的成分。所以,生气能产生损害健康的毒素,致病性很强。

过思伤脾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思,是气机升降之枢纽。思则气结,思虑过度,劳神伤脾,脾失健运,会导致不思饮食,疲乏无力,形容憔悴,体质虚弱。《吕氏春秋》记载齐闵王因为思虑过度,损伤脾胃,以致积食内停,久治不愈,后以激怒之法方吐出胃中积食而愈。

过忧伤肺

肺主气,悲、忧皆为肺志。悲则气消,悲忧过度,耗伤肺气,上焦不通,肺气郁滞,可见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等证。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是忧愁过度太久得肺病而死的。

过恐伤肾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恐则气下,悲则气乱。说明过度恐惧则伤肾,致使气降于下而不升,肾气不固,可见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症。突然受惊,心气紊乱,气机失调,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三国演义》里讲到刘备兵败,赵子龙怀抱幼主冲出重围,到长坂坡由张飞接应,张飞对追赶而来的曹军一声大吼,曹将夏侯杰死于非命。

相关标签: 养心 中医理论

相关阅读

  • 大便5到6次是癌症早期信号吗?
    大便5到6次是癌症早期信号吗?
    在日常生活中,排便情况是反映肠道健康的重要指标。有人发现自己大便次数达到5到6次,就担心是不是癌症早期信号。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正常排便频率及影响因素正常范围:一般来说,正常排便频率为每天1 - 2次或 ...
    10-31
  • 直肠晚期活20年:生命奇迹背后的秘诀
    直肠晚期活20年:生命奇迹背后的秘诀
    直肠晚期往往被认为预后不佳,但有这样一位患者,却在与病魔的斗争中顽强生存了20年。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让我们一起探寻背后的秘诀。综合治疗显成效多学科协作:患者采用了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外科手术、 ...
    10-31
  • 肝上小囊肿会自行消退吗?该怎么治疗?
    肝上小囊肿会自行消退吗?该怎么治疗?
    肝脏上出现小囊肿是不少人在体检中会遇到的情况,大家往往关心小囊肿是否会自行消退以及如何治疗。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知识。肝小囊肿自行消退概率先天性囊肿:先天性肝囊肿通常是由于胚胎时期肝内胆管或淋巴管 ...
    10-31
  • 大便拉不点胀,可能是癌症早期信号
    大便拉不点胀,可能是癌症早期信号
    排便困难、腹胀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不适症状,然而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有可能是癌症发出的早期信号。了解相关知识,对早期发现疾病至关重要。排便异常与癌症的关联常见症状:排便困难、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都是肠道 ...
    10-31
  • 大肠有肿块是癌症早期信号吗?
    大肠有肿块是癌症早期信号吗?
    大肠内出现肿块会让很多人担忧是否是癌症早期。其实大肠肿块不一定就是癌症,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相关知识。了解肿块相关病变息肉性质与腺瘤病变:大肠内的息肉有不同性质,部分息肉可能会发展为腺 ...
    10-31
  • 50 岁以上基本上都有肺结节吗
    50 岁以上基本上都有肺结节吗
    随着年龄增长,肺结节的检出率逐渐受到关注,许多人好奇 50 岁以上人群是否基本上都有肺结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肺结节的检出情况CT 检查发现肺结节:随着 CT 检查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高。50 岁以 ...
    10-29
  • 老年人甲亢严重吗?
    老年人甲亢严重吗?
    甲亢并非年轻人的专属疾病,老年人也可能患病。那么老年人甲亢严重吗?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症状隐蔽难察觉表现不典型:老年人甲亢症状往往不典型,不像年轻人那样有明显的多汗、心慌、手抖等症状。可能仅表现为一些 ...
    10-29
  • 超敏 CRP>5mg/L:洞察心血管风险与健康干预
    超敏 CRP>5mg/L:洞察心血管风险与健康干预
    超敏 CRP(hs - CRP)作为重要的炎症标志物,当检测值超过 5mg/L 时,可能预示着身体存在多种健康隐患。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及应对措施,对我们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超敏 CRP>5mg/L 与心血管风险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
    10-29
  • 老年人甲亢治疗全攻略
    老年人甲亢治疗全攻略
    甲亢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且因身体机能下降,治疗需格外谨慎。本文将为您介绍老年人甲亢的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治疗方式抗甲状腺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是治疗老年人甲亢的常用方法。它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来控 ...
    10-29
  • 70岁老人PSA值为50的综合诊疗与关怀
    70岁老人PSA值为50的综合诊疗与关怀
    PSA值是前列腺健康的重要指标,当70岁老人PSA值达到50时,意味着可能面临复杂的健康状况。本文将围绕这一情况,从多方面探讨相关的诊疗和护理要点。PSA值50的警示潜在风险:70岁老人PSA值达到50,远超正常范围,提示 ...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