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人健康 老人保健

自测血管硬化的方法揭秘!这6个指标控制好,老来健康少生病!

发布者:jiry橙 时间:2024-8-16 18:38

血管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动脉硬化的问题,是许多人关注的健康焦点。今天,我们将分享一个简单的方法,用于初步评估血管的健康状况。

一个方法测测自己血管是否硬化

踝肱指数(ABI)是一种用于评估血管健康状况的指标,特别是对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这个指数通过比较下肢和上肢的血压来判断血管是否硬化。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测量上肢血压:

测量双侧上臂的血压,分别测量三次,每次间隔至少一分钟。

选择血压值较高的一侧作为上肢血压的参考。

测量下肢血压:

测量双侧踝关节上方2-3厘米处的血压,同样测量三次,每次间隔至少一分钟。

袖带应放置在胫后动脉的搏动点上,胫后动脉位于内踝的内后方,通常可以用手触摸到。

在绑袖带时,要根据小腿的形状调整,确保袖带贴合腿部。

测定结果的解释

正常值:

正常的踝肱指数范围是1.00-1.40。

如果在这个范围内,说明血管状况良好,没有动脉硬化的迹象。

临界值:

如果踝肱指数在0.91-0.99之间,这被称为临界值。

在这个范围内,可能存在下肢动脉硬化的风险,血管可能有狭窄。

需要进一步进行下肢动脉超声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CT、核磁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更详细的检查。

异常值:

如果踝肱指数小于或等于0.90,这通常意味着下肢有缺血症状。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以便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血管硬化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高血脂

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水平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会导致动脉内壁的脂质沉积,形成斑块。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增加血管壁的压力,导致血管损伤,进而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

糖尿病

糖尿病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液中糖分水平升高,促进动脉硬化。

缺乏运动

缺乏身体活动会导致体重增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进而促进动脉硬化。

年龄

年龄增长是动脉硬化发展的一个自然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壁会逐渐变硬。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如家族史,可能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饮食因素

高盐、高糖、高饱和脂肪和高反式脂肪的饮食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这6个身体指标控制好

老来生病少

步行速度

成年人的正常步速大约是每秒钟1.3-1.4米,而老年人的步速通常在每秒钟0.8米左右。如果老年人的步速低于每秒钟0.6米,就可以说他们“走得慢”;如果步速超过每秒钟1米,就算是走得快。走得快通常意味着心肺功能良好,肌肉和骨骼健康。

健康的走路姿势是手臂甩开,大步向前。如果膝关节有问题,可以考虑使用手杖。走路时要注意不要背着手,否则可能会导致重心不稳,增加摔倒的风险。

小腿围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含量会减少,肌肉力量也会减弱,这会增加跌倒和骨骼疾病的风险,进一步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

小腿围长可以作为肌肉量的参考指标。可以站立时双脚分开20厘米,腿部放松,然后测量右侧小腿的围度。如果男性小腿围度小于34厘米,女性小于33厘米,可能存在肌少症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就诊以明确诊断。

单腿站立

一项研究发现,大约五分之一的51-75岁人群无法单腿站立10秒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能完成这个动作的比例越高。

此外,无法单腿站立10秒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在考虑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无法单腿站立10秒的人群在未来十年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84%。

心跳频率

成人的正常心跳范围是每分钟60-100次。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心跳在每分钟50-80次范围内更为健康。与心跳每分钟50-80次的人相比,心跳每分钟超过80次的人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要稳定心率,可以调整心态,避免长期紧张,减少饮用浓茶、浓咖啡和酒精,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适量运动。

体重指数

成人的标准体重指数(BMI)为18.5≤BMI<24。BMI计算公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保持正常体重需要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3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

手劲大小

握力是衡量整体力量的关键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心脏的健康状况。

要测试自己的握力,可以尝试手提5公斤左右的物品(比如一袋5公斤的大米)走路,如果走100米就觉得没劲了,那么握力可能不够,需要加强锻炼。

锻炼握力可以借助握力圈、拉力器等健身小工具,平时用手转转核桃、金属球等也有助于增长握力和提高手部灵活性。

相关标签: 血管硬化 老人 长寿

相关阅读

  • 胃溃疡一般会癌变吗?带你深入了解
    胃溃疡一般会癌变吗?带你深入了解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很多患者都会担心它是否会发生癌变。本文将结合多个关键因素,为你详细解答胃溃疡癌变的相关问题。胃溃疡癌变概率具体概率:胃溃疡存在一定的癌变概率,通常在5 - 10%左右。不过,这并不 ...
    09-10
  • 胃疼转移到下腹部疼无腹泻的原因与应对
    胃疼转移到下腹部疼无腹泻的原因与应对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会遇到胃疼转移到下腹部疼且无腹泻的情况,这可能隐藏着多种健康问题。下面就来详细了解相关知识。可能病因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病因之一。初期可能表现为胃疼,随后疼痛转移到右下腹。其 ...
    09-10
  • 消化性溃疡治疗指南:多维度综合治疗策略
    消化性溃疡治疗指南:多维度综合治疗策略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规范治疗对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多种治疗方法和理念,为大家详细介绍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指南。药物治疗核心质子泵抑制剂与P - CAB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 ...
    09-10
  • 胃溃疡自愈需要多久?
    胃溃疡自愈需要多久?
    胃溃疡是常见的胃部疾病,很多患者关心其自愈时间。其实,这受多种因素影响,下面为你详细介绍。溃疡类型与自愈时间浅表性溃疡:浅表性溃疡相对较浅,损伤程度轻。在身体状况良好、无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时,依靠自限性 ...
    09-10
  • 胃溃疡胃胀气的用药选择
    胃溃疡胃胀气的用药选择
    胃溃疡和胃胀气是常见的胃部不适症状,合理用药对于缓解症状、促进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介绍针对胃溃疡胃胀气可选用的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作用:质子泵抑制剂能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进溃疡愈 ...
    09-10
  • 十二指肠溃疡会癌变吗?全方位解析
    十二指肠溃疡会癌变吗?全方位解析
    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很多患者担心它会发生癌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大家详细分析十二指肠溃疡的癌变情况及相关应对措施。十二指肠溃疡癌变概率总体情况:一般来说,十二指肠溃疡的癌变概率较低。与胃 ...
    09-10
  • 胃溃疡会伴随一生吗?
    胃溃疡会伴随一生吗?
    胃溃疡是常见的胃部疾病,许多患者担忧它是否会伴随一生。其实,通过科学治疗和管理,胃溃疡有可能实现治愈。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根治性治疗的作用关键治疗手段:根治性治疗是胃溃疡治疗的重要方法。它通过系统的 ...
    09-10
  • 胃溃疡一般多久会好?了解愈合周期及影响因素
    胃溃疡一般多久会好?了解愈合周期及影响因素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许多患者都关心其愈合时间。其实,胃溃疡的愈合周期受多种因素影响,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影响愈合的关键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溃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感染了幽 ...
    09-10
  • 消化性溃疡出血量的判断方法
    消化性溃疡出血量的判断方法
    消化性溃疡出血是常见且严重的病症,准确判断出血量至关重要。它能为后续治疗提供关键依据,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判断消化性溃疡出血量的相关方法。临床表现判断黑便与呕血:黑便和呕血是 ...
    09-10
  • 胃溃疡患者饮水指南:多喝还是少喝?
    胃溃疡患者饮水指南:多喝还是少喝?
    胃溃疡患者日常饮水有诸多讲究,喝多喝少都可能影响病情。那么,究竟该遵循怎样的饮水原则呢?下面为您详细解答。饮水量建议分次少量:胃溃疡患者应采用分次少量的饮水方式。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增加胃部负担, ...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