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的全身性治疗手段,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局部破坏肿瘤组织的物理疗法,两者在作用范围、副作用和适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区别在于化疗影响全身而放疗针对局部,具体选择需根据癌症类型和分期决定。
1. 化疗的原理与应用
化疗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干扰癌细胞DNA合成或分裂过程。常用药物包括紫杉醇(抑制微管解聚)、顺铂(破坏DNA结构)和氟尿嘧啶(干扰核酸合成)。适用于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以及已发生转移的实体瘤。常见副作用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通常采用分周期给药以减轻毒性。
2. 放疗的技术分类
现代放疗主要分为外照射(如三维适形放疗)和内照射(放射性粒子植入)。精准放疗技术如调强放疗(IMRT)能根据肿瘤三维形状调节射线强度,质子治疗则利用布拉格峰效应减少周围组织损伤。对鼻咽癌、前列腺癌等位置固定的肿瘤效果显著,可能引起照射部位皮肤反应或器官特异性损伤如放射性肺炎。
3. 联合治疗的协同效应
临床常采用放化疗联合方案,例如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放疗增强局部控制,化疗消灭远处微转移灶。治疗顺序也有讲究,新辅助化疗后放疗适用于晚期肺癌,而辅助化疗多在术后放疗完成后进行。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肿瘤生物学特性、患者耐受性和基因检测结果。
癌症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设计,化疗与放疗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协同作战。患者应配合多学科会诊结果,在控制肿瘤进展的同时注重生活质量维护,治疗期间营养支持和心理调适同样重要。定期复查和副作用管理是保障疗效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