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需根据诱发原因和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方案,主要包括停用致病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药物控制心律失常及必要时器械治疗。
医源性室性心律失常通常由药物、手术操作或器械治疗诱发。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可能因致心律失常作用引发室性早搏或室速。化疗药物如蒽环类抗生素、三环类抗抑郁药等也可通过心肌毒性导致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会加重心肌电不稳定性。治疗首要措施是停用可疑致病药物并纠正基础病因。轻度心律失常可通过静脉补钾补镁、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持续性室速需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或胺碘酮注射液静脉给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立即电复律。对于反复发作的高危患者,可考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猝死。
患者应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定期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合并结构性心脏病者需优化基础疾病治疗,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长期服用致心律失常风险药物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