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可能会引起心脏猝死,但并非所有心律失常都会导致这一严重后果。心律失常是否引发心脏猝死与类型、持续时间、基础心脏病等因素有关。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心跳不规则,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等多种类型。多数心律失常如偶发房性早搏、轻度窦性心律不齐等属于良性,通常不会直接导致心脏猝死。这类情况可能与疲劳、情绪紧张、咖啡因摄入等生理因素有关,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刺激性饮食后可自行缓解。但部分心律失常如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会严重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脑部及重要器官缺血缺氧,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在数分钟内引发心脏猝死。这类情况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离子通道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需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
心脏猝死高危人群包括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心力衰竭、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这类患者若出现心悸、晕厥、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建议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或进行导管消融手术。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定期监测心率变化,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片、普罗帕酮片等。
预防心脏猝死需从控制基础疾病和识别危险信号两方面入手。冠心病患者应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稳定斑块;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避免擅自停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出现突发心悸伴意识丧失、持续胸痛超过15分钟等症状时须立即呼叫急救。日常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可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以备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