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可通过疼痛特征、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进行辨别。心绞痛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通常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则多为剧烈持续性胸痛超过30分钟,常伴冷汗、恶心呕吐,硝酸甘油无法缓解。

心绞痛发作时疼痛多位于胸骨中下段或心前区,呈压迫感或紧缩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或下颌。疼痛程度较轻,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相关,停止活动后数分钟内逐渐缓解。患者通常意识清醒,无濒死感,心电图可能显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心肌酶谱检查结果正常。这类症状提示冠状动脉存在暂时性缺血,但未造成心肌细胞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范围更广泛且程度剧烈,患者常描述为"濒死感",疼痛持续超过30分钟甚至数小时。伴随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低血压或心律失常。心电图可见ST段弓背向上抬高、病理性Q波等特征性改变,血液检查显示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坏死标志物显著升高。这种情况表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导致心肌持续性缺血坏死,属于心血管急症。

建议出现胸痛症状时立即停止活动并保持安静,心绞痛患者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若5分钟内未缓解或症状加重需警惕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保持平卧位避免移动,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日常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定期监测血脂。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早期发现血管狭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