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高是肾功能异常的常见指标,可能由急性肾损伤、慢性肾病或生理性因素引起,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饮食控制、药物治疗或透析干预。
1. 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或肌肉量较大时,可能出现短暂性肌酐升高。运动员、健身人群常见这种现象,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调整饮食结构后1-2周可自行恢复。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0.8g/kg体重,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
2. 药物性肾损伤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或化疗药物可能损伤肾小管。出现药物性肾损伤时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临床常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必要时采用血液灌流清除毒素。服药期间建议每3个月监测肾功能。
3. 慢性肾脏病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慢性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控制原发病是关键,糖尿病患需将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7%以下,高血压患者血压应低于130/80mmHg。临床常用ACEI类药物(如贝那普利)保护肾功能,配合低磷饮食(每日磷摄入100ml/h,自身免疫性疾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这类患者应定期检测肌酸激酶、抗核抗体等特异性指标。
发现肌酐升高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慢性肾病患者需长期随访。日常注意控制血压血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定期复查肾功能、尿常规和肾脏超声,3期以上慢性肾病患者建议每3个月监测电解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