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需结合药物控制、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监测,延缓肾功能恶化是关键。主要方法包括降压药、免疫抑制剂、饮食管理及避免肾毒性因素。
1. 药物治疗是核心手段。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可降低尿蛋白并保护肾功能;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用于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适用于病理类型严重的患者。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2. 饮食管理直接影响病情进展。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0.6-0.8g/kg体重,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钠盐摄入限制在3-5g/日,避免腌制食品;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ml,水肿患者需个体化调整。营养师指导的个性化食谱更有效。
3. 生活方式调整不可忽视。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避免剧烈运动;戒烟戒酒减少血管损伤;保证7-8小时睡眠促进代谢修复。环境方面需预防感染,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
4. 中医辅助疗法可作为补充。黄芪、冬虫夏草等中药具有调节免疫作用;针灸足三里、关元穴位改善肾脏血流;药浴疗法通过皮肤排毒减轻肾脏负担。需在正规中医院进行辨证施治。
慢性肾小球肾炎需长期综合管理,定期检测尿常规、血肌酐和血压变化。出现严重水肿、血尿或肌酐快速上升需立即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养护,多数患者可维持肾功能稳定20年以上,关键在早期干预和持续随访。建立肾病专病档案,每3-6个月评估一次疾病进展。